文化是城市的传承与根脉。国家黄河战略《规划纲要》提出,系统打造中华文化保护传承弘扬重要承载...
文化是城市的传承与根脉。国家黄河战略《规划纲要》提出,系统打造“中华文化保护传承弘扬重要承载区”的战略定位。济南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将全面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作为勇当“三个走在前”排头兵的重点任务。对标对表,我们在文化建设上尚有诸多薄弱环节:文化发展站位不高、格局偏小,历史文化布局分散、缺少龙头和主脉,文化产业发展距离“打造成支柱产业”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
济南是著名的“泉城”,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又是黄河流域三大中心城市之一,文化资源丰厚,人文气韵独特。在深入实施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厚植济南根脉与传承,打造城市软实力硬核担当,必须高度重视和深入挖掘蕴含其中的人文精神和时代价值。
一、深耕泉水文化,打造独一无二的世界泉水公园城市
泉水是济南的血脉,是济南闻名于世的独特标识。自古以来,济南泉水甲天下,人们择泉而居,城市因泉而名。进入新时代新征程,厚植济南的根脉与传承,第一位的就是把保护泉水作为重中之重,把做足做好泉水文章作为主要指向。我们建议以打造世界泉水公园城市为目标, 重塑天下泉城的自然形态和人文情怀,让泉水文化更有气象、更有温度,更有魅力。
要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在城市规划中充分尊重泉水、在城市建设中充分珍爱泉水、在城市治理中充分呵护泉水,营造以泉水为主体元素的“山泉湖河城”生态共同体。高质量打造中央泉水区,接续推动“泉•城”申遗,加快四大泉群的绿道联接,恢复名泉名巷,开辟泉水街景,扩大泉水体验,推进泉水直饮,进一步提高济南国际泉水节的影响力。要加强古城古迹的系统性保护,特别是明府城和老商埠,要坚持市级统筹、保持定力,不大拆大建、不急功近利,延续历史文脉,留下乡愁记忆,让“老宝贝”重新聚起人气与味道。
二、传承人文精神,提升济南人文厚度和城市文化标杆
济南文化源远流长,大舜文化、龙山文化、名士文化丰实多彩、一脉相承。特别是大舜文化更具有根脉意义和统领价值。据《史记》记载,大舜躬耕于历山,垂儒家之道统,开华夏之文明,孔子“祖述尧舜”,孟子“言必称尧舜”。大舜文化是济南文化的源头,是中华道德文明的鼻祖,在黄河流域文化发展脉络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济南作为一座抬头见舜、人文浓郁的城市,理应而且有条件在接续大舜文化方面走在前头。
早在千年之前的唐朝,济南就被称为“舜城”。建议恢复“舜城”的雅号,并赋予其全新的时代内涵,精心策划国际大舜文化节和世界舜联大会,努力打造中华文明道统始祖发源地文化品牌,使“舜城济南、文明故里”成为黄河流域中华文明地标中最璀璨的明珠。“舜城”与“泉城”相得益彰,以兼具人文和自然的“双城”坐标,构成新时代济南文化软实力的“双核”担当。
三、推进文化“双创”,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习示范区
积极推进对外文化交流,对大舜文化、龙山文化、泉水文化、名士文化等进行统筹策划,将其纳入2022“东亚文化之都”济南活动年核心内容,协同黄河流域开展“寻根问祖”黄河万里行等国际文旅活动,深入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提早研究疫情所带来的新变化,加快构建内涵式文旅产业新格局,推动传统文化的时尚演绎,创建数字文化场景,做大文化创意产业,打造济南文化IP,催生线上文化需求。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门支持,打造全方位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习示范体系,建设具有全球首位度的中华传统文化研习城,统筹泉水、园林、传统建筑、现代都市等元素,将中华典籍、六艺、文物、医药、武术等研习项目,分片区错落布局,丰富提升城市功能,深层次涵养城市品格,展示人文济南新形象,让海内外朋友“羡煞济南山水好、有心长作济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