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济南市养老产业的几点思考
民革济南市委
一、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运营情况、存在问题及建议
2013年济南市推进建立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就目前中心的运营模式来看,分为社区自主运营和委托第三方运营。运营内容大部分只是提供老年人活动和助餐,其他专业性服务开展基本为零,没有造血功能,有部分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委托专业机构运营,但仍是提供常规服务,不能满足老年人多样性的服务需求。第三方运营机构多在起步阶段,由于没有固定的主营收益项目,经费来源主要依靠政府补贴、社会捐赠,经营艰难。
建议:加大扶持力度;引进优秀养老服务机构或企业典型示范,发动优势资本注入养老。
二、养老服务管理人员和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情况及建议
济南市及各区县每年定期组织养老服务机构负责人或管理人员培训,平时也采取以会代训的形式经常性加强教育。自2015以来,每年定期组织初级护理员培训,每人补贴1000元,由市或区财政买单培训及考试费用。
目前我区养老护理员队伍存在人员年龄老化、专技水平低,流动性大,这也是养老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收入水平差、社会地位低造成的。
建议:加强从业培训力度;降低护理员奖励补贴门槛,对长期从事护理岗位的人员予以生活补助;开展行业领军人物事迹宣传,树立正面良好形象。
三、困境老年人现状、养老服务需求及工作开展建议
今年,济南市作为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实验地区,根据前期入户和老年人能力评估后的初步了解,困境老年人的基本养老需求更为强烈,物质性服务要求较高,同时也向往能够满足精神需求的服务类型,渴望政府、社会、他人的关注和关怀。
建议:分类别对这部分老年人提供多种形式的服务;加大政府补贴的范围和力度;动态管理、专人跟进。
四、建议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情况、困在困难和建议
济南市民办公寓有三分之一与社区卫生服务站或私营医院签有合作协议,有部分老年公寓设卫生室,医养结合情况良好。
医养结合最主要的两种模式,即医院+养老(院)服务、养老院+医疗服务,全市各类医院办理养老院的积极性很高,但大都在具体办理流程中受制于消防手续。此外,医保报销政策的对接、专业护理人员缺少而且要求的工资高等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拖了后腿,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医养结合。
建议:强化政府主导,增强部门协作;整合现有资源,提高使用效率;完善补偿机制,以提高医院参与养老的积极性;将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卫生服务中心、养老服务信息中心“三位一体”相结合,同步推进养老和医疗服务。
五、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情况,引进培育和发展品牌化、连锁化、专业化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机构情况及建议
全市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基本都通过多种途径引入了具有专业养老服务资质的养老服务专业机构参与服务。例如引入了爱照护、安康通等知名连锁机构,并积极协助这些企业申报智慧养老示范单位,提升社区养老服务的标准,实现了助老服务精细化和科学化。支持现有养老公寓、社区卫生服务站拓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功能,开办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
但引入的外地专业机构适应我市实际消费能力和理念需要一定时间;引进和培训当地人才、组建专业服务队伍也需要一定时间;服务商和服务对象相互适应、相互磨合需要过程。本土化培育的机构发展壮大更需要政府的支持。
建议对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参与养老服务事业的区分类别给与政策扶持。例如对民间力量兴建的日间照料中心除了严格监管以外,适当予以补贴的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