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五个结合
力促我市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
民革济南市委
招商引资是贯穿经济工作始终的生命线。去年5月16日,我市被正式列为全国六个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城市之一,大改革、大开放、大招商是今后济南发展的主线。以大开放带动大招商,以大项目拉动大建设,以大投入推动大发展的态势已经形成。
经过调研,我们认为,我市招商引资健康发展应注重五个结合:
一、招商引资应和我市产业链延伸相结合
“十三五”期间,我市机械装备、交通装备、电力装备、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产业有望实现千亿级规模的产业链。招商引资应着眼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发展趋势,深度对接“中国制造2025”,围绕我市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规划布局的突出要求,在打造和延伸产业链上做足文章,在我市重点产业链薄弱环节大力招商,扩大优势、补齐短板,使产业链得到延伸发展。招商项目重点聚焦世界500强、国内500强等大型企业;招商地区在现有欧美、日韩、港台等传统招商区域基础上,应把德国作为重点招商区域,大力引进德国制造业的先进技术和设备,把我市装备制造业的优势进一步扩大,形成产业链条完备、产业链企业均衡发展的良好态势。
二、招商引资应和我市重点园区建设相结合
中央商务区——围绕总部型企业,重点引进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总部入驻园区。
高新区——围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和现代服务业招商引资。
西客站片区——围绕金融服务和商业会展等核心产业,打造济南门户HBD(枢纽商业区)。
济南新区——正在申报的国家级新区一旦获批,开发建设将上升为国家战略,未来发展潜力和投资机会千载难逢。
东部老工业区——已被国家发改委列为全国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试点,搬迁改造后可腾空工业用地1万亩。
同时,各县区可以各自定位、错位互补、协同发展。
三、招商引资应和我市大项目拉动相结合
大项目在拉动经济发展和结构升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大项目纵向延伸可形成系列配套的产业链,横向拓展容易形成优势互补的企业集群,纵横交错有利于形成产业配套完善的产业基地。近几年,中央商务区、轨道交通、棚改旧改、东客站建设以及东部老工业区搬迁等一批事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相继开工建设。以大招商推动大项目,实施产业聚焦、政策聚焦、资源聚焦,特别是应把中央商务区作为招商引资工作的重中之重,采取载体建设与业态招商同步推进的方式开展招商引资,打造总部、金融、商务等新兴业态聚集高地。积极引进更多知名企业,打造“城市新地标”。紧密结合其他重点片区功能定位,积极开展针对性招商,引进更多资本、人才和技术,使之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四、招商引资应和宣传推介我市核心竞争力相结合
文化优势——齐鲁文化交汇融合之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优势得天独厚。
人才优势——山东文化教育中心,高校和科研院所众多,拥有丰富的科研人才和充足的人力资源。
区位优势——环渤海地区南翼的中心城市,南接长三角城市群,北连京津冀经济圈,西临中原经济区,东融环渤海经济圈乃至东北亚经济圈,物流、人流、信息流、资金流集中,商机无限。
交通优势——全国重要交通枢纽,长途汽车站号称“中华第一站”,高铁直达全国193个城市,全国排名第二。铁路客货吞吐量位居全国第二,济南国际机场有望跨入千万人次客运量行列。
产业优势——金融、电子信息、机械装备、生物医药、汽车、新材料、食品、大健康、养老以及文化旅游产业等已经成为重点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通过整合宣传推介全市招商资源和投资环境,创新招商引资新思路,实施开放、融合、聚焦三大战略,实现招商引资重大突破,为“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提供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