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先行
打造生态智慧宜居的济南新城
民革济南市委
济南市十三五期间围绕“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中心任务,启动了济南新区申报工作,明确新区总面积800平方公里。其中黄河北岸500平方公里。在国家全面对外开放格局中,济南处于沟通“一带一路”,联结四大城市群的战略地位;作为省会城市群经济圈核心城市,济南肩负着辐射带动周边城市联动发展的任务;新区建设将带动我市跨越黄河,从格局上改变东西狭长的城市形态,为城市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
通过调研,我们认为,新区建设一定要吸取传统城市建设过程的经验教训,采取生态、健康、智慧、宜居的建设理念,将新区打造成生态智慧的宜居之城。
一、交通畅达
新区虽然在地域位置上相对独立,建设初期,其城市功能却主要依赖于主城区,与主城区从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等方面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1、合理规划新城内部交通网络。要杜绝新区建成后产生交通拥堵问题,必须做好新区的交通规划,加强与主城区的一体化联系,实现与主城区协调发展。而新区交通规划重点是做好新区内部交通设施配置和新区对外交通规划。同时,新区内部交通配置重点做好道路、公交、停车等交通设施规划。首先要打造区内高密度、主次支路比例合理的完善路网,尤其要注重支路系统的构建,支路系统建设应参照大城市标准进行建设;其次在构建区内完善的公交系统基础上,加强城乡公交网络建设,使新区与主城区交通网络能够有效对接;再次新区建设要注重停车场的配建,避免出现老城区停车难的现象。
2、合理规划新城与主城交通网络。新区对外交通规划重点是合理利用区域交通资源,增强自身交通地位和处理好与主城区交通一体化的关系,实现新区与主城区交通一体化。黄河是新区与主城区之间的天然交通屏障,新区对外交通规划首先要进行与主城区之间的交通通道研究,加强新区与主城区一体化交通网络的构建;其次在主城区综合交通网络基础上,新区要结合自身区域位置,进行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城际铁路、对外交通枢纽等交通设施的建设与完善;再次新区要与周边城市交通网络在横断面形式、功能定位等多方面协调一致,以形成多通道综合交通出口,保证对外交通无缝对接。
二、 环境生态
作为一个全新的新区,济南新区应高起点,高标准,打造绿色生态之城。参考省级绿色生态示范城区建设,建议济南新区建设时采取如下措施:
1、建设方面:新建建筑等级及比例严格按照要求执行; 大力推广太阳能热水系统及应用可再生能源的新建建筑;拒绝高污染、高排放产业;
2、公共设施方面:绿化面积达标、公共设施安全舒适、生活垃圾规范化管理;
3、推广采用生态技术:管道直饮水技术、新风净化系统、绿色视野营造技术、社区公共充电站、小区或社会单位企业公用充电桩、社区公共自行车租赁、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一体化、社区生活垃圾规范化处置模式、下沉式绿地、透水铺装、景观水体多级生态净化系统、非传统水源利用技术、进化式能源系统技术等。
三、 生活智慧
智能电子设备席卷千家万户的当下,新区建设不能再走传统老路,而应把智能贯穿于生活的每个角落,将新区打造成足不出户便可无所不能的智慧之城。以建设“一个中心、四张网络、七种感知”为目标,建设智慧新城。
建设“一个中心”,即综合运营管理中心:实现社区与城市对接,信息交换,社区服务管理。以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和公共基础数据库为基础,利用数据交换与共享系统,以社区居民需求为导向推动政府及社会资源整合的集成平台,同时可向社区治理和服务项目提供标准化接口,并集社区政务、公共服务、商业及生活资讯等多平台为一体。
建成“四张网络”,即物业服务网、广播电视网、消防报警网和信息接入网。
培育“七种感知”,即信息发布、智能停车、环境卫生监测、公共设施能源管理、社区安防、智能家居和消防报警及联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