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革济南市委
伴随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的环境污染,不仅直接关系到我们生产生活的环境,更关系到子孙后代的切身利益。多年来我国环境污染事件频发,空气污染、土壤污染、水污染、水资源短缺等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我市的空气污染体现在持续多日的雾霾天气,令市民深受其害,空气中PM2.5严重超标,呼吸道疾病患者大量增加。水污染的问题也是日益突出,小清河、护城河、工商河等污染屡查不禁。环境污染的治理难免陷入“污染——治理——再污染——再治理”的困境。
为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改善我市环境质量,我市提出了推进东部老工业区工业企业的搬迁改造。我们建议:借搬迁之机,抓好环评工作,发挥环评关口作用,严格把关搬迁企业的环保设施升级改造,促进搬迁后的企业进行产业转型发展。
一、搬迁企业排污处理设备现状
济南东部老工业区一直是我市重化工业发展的集聚地,作为全国21个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试点,涉及90家之多,企业规模不等、生产模式多样,排污治污状况参差不齐,主要问题表现在:
1、污水处理是中小企业的最大难题。目前,在90多家搬迁企业中,以中小企业排污处理问题最为严重。治理污染需要付出成本,成为中小企业排污监管的障碍。现有的污水处理设施,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建设的污水处理大部分采用的是传统活性污泥法,受工艺技术水平、设备条件以及管理水平等限制,其普遍存在脱氮除磷效率较低,污水处理运行稳定性较差等难题,难以达到新《环保法》的环境标准所规定的排放要求。
2、现有中小企业治污能力较弱。就中小企业自身而言,由于成本收益约束、规模经济限制,知识与信息不足、技术制约、管理能力不足、缺少专业人员、资金与空间的限制等,使其难以完成环保的要求。污染治理投资意味着在产出和收益不变时企业的成本上升,这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成本上升将使中小企业陷于亏损甚至倒闭,因此中小企业经营者通常将污染治理视为非生产性活动,很少进行污染治理投资,或者投资建成治污设施后也不运行,疲于应付环境监管机构的检查,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治污能力。
3、缺少治污的专业人员和管理能力。环保专业人员是推动企业采取环境保护措施的重要力量,中小企业一般没有专职的环境管理人员,即使部分企业有环境管理人员,由于知识技术水平较低,环境意识淡薄,且同时负责企业生产经营方面的管理,不具备完善的管理体系,限制了其对环境监管做出反应的能力。
4、中小企业某些产业落后,成本高附加值低,对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一些企业因为产能落后,技术含量低下,在选择治污技术时主要考虑资本、生产空间、原材料和该地区的技术状况等因素,通常选择最便宜的技术,不考虑从长期来看技术是否与其它生产要素相适应。这种技术选择导致中小企业生产要素利用效率低,而污染恰恰源于生产要素的低效利用。
企业的搬迁改造后的节能减排问题直接影响到企业未来的发展,应切实保障环境保护的一体化,以适应未来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环保升级的大战略。应正确处理好环境保护与搬迁企业的经济发展关系,建设项目的环评审批是环境保护的第一道关口。经济要发展,环境要保护;项目要建设,环评要把关。在源头上控制住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进而推动搬迁企业经济优化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二、搬迁企业实现产业和环保升级改造的建议
1、充分发挥环保前置审批的关口作用,从源头上做好搬迁企业的环保升级。环评是经济发展合理而可持续的重要保障,它将环境承载力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可促使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促进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通过发展绿色产业而获得新的经济效益。为不符合国家产业导向、高污染、高能耗的项目设置一道绿色防火墙。
2、借力企业搬迁推动环保设备升级。国务院近期出台的“水十条”,提出了全国水环境质量目标“水十条”量化指标。新的考核标准直接考核河流等水体的改善程度,需要新型环保设备来保障。新型的节能环保设备具有高效节能的优势,对搬迁企业的资金成本影响很大,政府对搬迁企业的补贴,应重点针对老旧环保设备的更新改造和新型环保设备的配备上。
3、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淘汰落后产能,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搬迁企业中的粗放型传统产业,能耗高、附加值低、高污染。此次搬迁改造过程中,建议在政府的督促协助下,直接进行产业转型升级。经过多年的知识积累,我国的众多科研院校沉淀了大量科技成果和科研能力,但由于企业的信息不对称等因素,造成难以与之对接。政府可以搭建平台,创造条件,为搬迁企业中的高污染产业进行设计改造,重点产业重点研究和科研经费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