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参政议政 >

关于在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中 突出城市文化特色的几点建议

民革济南市委

 

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件大事,是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具体实践。通过前提调研,我们认为:济南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在生态园林城市建设过程中应该体现城市的文化、个性、特色,充分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地域文化,用生态园林手法将城市的自然条件、历史人文积淀和特色文化传承表达出来,走出一条彰显泉城特色的生态园林城市之路。

一、我市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多年来,济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园林城市建设工作,特别是2013年召开创建生态园林城市动员大会以来,我市紧紧围绕《济南市创建生态园林城市实施方案》总体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可持续发展,利用环境生态学原理,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进一步完善城市绿地系统,有效地防治和减少了城市污染,促进了城市中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但是,我们也看到当前我市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一是城市绿化趋同化。缺乏明确的城市绿化建设定位和自己的特色。存在模仿其他城市景观设计的现象,如不遏制城市绿化趋同化现象的蔓延,就会逐渐泯灭济南城市文化的珍贵个性。二是存在盲目追求南方名贵树种现象,嫌弃本地树种,结果因“水土不服”导致部分苗木坏死造成很多浪费的现象。三是未能与泉水文化、济南明文化等济南特有的地域文化有机融合,园林景观缺少相应的特色地域文化元素的体现。

二、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中突出城市文化特色的建议

1、建议在园林绿化的规划设计上加大投入,进一步彰显我市的城市文化特色。城市的特色是一个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也是一个城市的魅力所在。建议我市相关职能部门在生态园林城市的创建过程中,高度重视突出济南特色地域文化的重要性,在园林绿化的规划设计上进一步加大投入,将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提高到文化创造的高度,在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中把打造济南文化特色当作首要的和最终的追求,围绕泉水为主线,把济南个性、文化韵味、地方特色显现出来。充分挖掘济南独有的历史、地理、人文特征,突出泉城特色,紧扣大舜文化、明文化、泉水文化、名士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使绿色生态文明与历史文化相得益彰、有机交融,从而在根本上解决我市城市园林建设缺少地域文化特色的问题。

2、建议在我市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中,进一步凸显我市独有的泉水文化特色。随着2013年首届泉水文化节的开幕和天下第一泉风景区申报国家5A级旅游风景区的正式获批,济南的泉水更加引起举世瞩目。在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中,应把我市的泉水文化摆在首要高度,在相关的园林景观中得到突出体现,进一步彰显“泉水文化”这张城市名片。

3、建议将我市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与“泉城国际旅游标志区”的建设进一步有机结合。泉城特色标志区集中了湖光山色、名城园林、文物古迹、传统民居等我市特色文化资源,应进一步在生态园林景观的建设中充分整合、利用上述资源,以人为本,营造出具有本地特色、历史人文的生态绿化景观,力争达到“虽由人做,宛如天开”的意境,配合“泉城国际旅游标志区”建设,在完善泉城风貌带建设的基础上,建设体现泉城之魂、齐鲁之心、儒学之门三位一体的泉城国际旅游标志区。

4、建议在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中,更多更好的利用本地树种与植物,保护和利用好古树名木资源,体现我市地域文化特色。城市园林植物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因地制宜,在绿化中尽可能多采用乡土树种。因为乡土树种既对当地气候有较强的抵抗能力,同时居民对土生土长的植物具有非常强烈的认同感。济南素有“三面荷花四面柳”的说法,柳树、荷花是历代文人雅士和百姓所钟情的植物,应该多多栽植,且能成景、成片,这样更有利于展示地域特色,使地域文化得以延续与传播。此外,保护和利用好古树名木资源,这些资源对济南历史文化的延续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