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党员风采 >

抗日救国是最坚定的信念——记民革党员、抗战老兵崔圣武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作者: 浏览量: 字号:【 (双击滚屏)

 

    今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回想一年前作为民革市委“寻根牵手”活动志愿者的一员,有幸拜访了民革老前辈、抗战老兵崔圣武同志,心中仍然充满感动与敬佩。

2014716一早,我们组成员集合后,一起往崔老家中走去,远远地就看到楼下有一位白发老人拄着拐杖眺望着,凭着对崔老资料的熟悉,我们断定这便是崔圣武了。大家齐声喊着崔老,急忙跑上前去和老人握手。老人声音洪亮地问道:是民革同志吗?”“是民革晚辈。您怎么还到楼下来接了?崔老的女儿说道:父亲听到组织上派人来,昨晚都激动地没睡好,今天更是早早起床,非要出来迎接你们!我们听到这话,心里的敬佩之情更是增加了几分。在愉快温馨的氛围中,崔老记忆的闸门徐徐打开,在断断续续的叙述中,一段珍贵的历史清晰地浮现在我们眼前……

一、抗日救国 考入黄埔  

崔圣武,生于1921年,籍贯山东济南,回族。毕业于黄埔军校六分校十五期六队步兵科,曾任国民军事委员会国防部警卫团二营少校营长。

1937年“七七事变”起,日军开始全面侵华,中国政府被动应战,短时间内我国众多沿海港口和城镇落入日军之手,济南也深受战火摧残。驻防在黄河北岸鹊山的日军,不定时向市内发射炮弹,市民终日惶恐不安,伤亡民众不计其数。看着曾经美好的家园沦为人间地狱,“抗日救国”成为年少崔圣武心中唯一的信念。当年8月,国民党副总参谋长兼军训部长白崇禧将军(回族)提议,以中国回教救国协会的名义,向全国各支、分会发出紧急通知,号召回族知识青年进入黄埔军校学习,组织训练回族军事人才投入抗日救国。17岁的崔圣武立即和三侄崔灿章、四侄崔鸿章、外甥丁来祥一起报名,后接到通知学员要先赴南京集合,四个少年自此踏上抗日的道路。火车行至徐州,他们得知南京战乱集合点改到汉口,在郑州换车时南下逃难的人群将四人挤散,崔圣武的行李也丢失,孤独、饥饿、无助接踵而来,但这些都没有阻挡崔圣武抗日救国的决心,他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到达汉口,并幸运地与其他三人在此重逢。

最后经过考试,崔圣武四人从5000名报考学员中脱颖而出,正式成为黄埔军校第15期学员。因桂林新校舍尚未完工,学校暂时在柳州进行培训。柳州地处亚热带,气候炎热,夏季室外温度持续在40度以上,烈日下操练,暴雨中负重急行,泥水里匍匐前进,受伤流血是家常便饭。而崔圣武一想到日后要上战场杀敌卫国,学习、训练起来都分外勤奋刻苦。1940年初,黄埔军校举行了隆重的十五期毕业典礼,学员集体宣誓加入了国民党。根据各战区的需求,结合学员的意愿,崔圣武被分配到第五战区张自忠部。后响应山东省政府(敌后)主席沈鸿烈要求调到山东参加抗战。

 二、深入日伪 隐蔽战斗

抵达山东后,崔圣武被分配到鲁西行署保安团二营六连任营教官,负责全营的训练。1940年,日军趁鲁西局势不稳发动了大规模清剿。鲁西行署主任孙良诚抵抗不住,便倒向汪精卫,率一个军、一个师投日,被汪伪政府编制为第二方面军。孙叛变后,黄埔同学深感失望,纷纷离去。就在崔圣武要离开之际,鲁西行署参谋处参谋长廖安邦为他引见第一战区的参谋处长任进武。任进武让他留在原部,担任一战区的联络参谋,及时向其汇报孙良诚部队的动向,成了一战区司令部的耳朵、眼睛。从此,崔圣武进入隐蔽的抗日战线。

1942年,孙良诚奉命调河南开封,任汪伪开封绥靖公署主任。1943年初,开封绥靖公署执法队成立,主要任务是在开封各城门设防,在市面巡查,对绥靖公署司令部所属军人军风纪进行检查。是年下半年起,崔圣武任执法大队长,直至日本投降。

执法大队里有一个由日本人岸本上士负责的特勤执法小队,主要任务是搜查和拘捕抗日嫌疑人,经他初审后移交给宪兵队。崔圣武密切注意岸本的动态,一旦有紧急情况,在时间允许时,他便带人以巡查为名对岸本怀疑的地方如车站旅馆进行检查,对感觉可能是嫌疑人的故意刁难,使其知难而退;能确认的嫌疑人,便给予暗示,使其有所准备。如果时间不允许,他便随特勤小队同行,视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尽量减少损失。

开封交通方便,常有国民政府及负有特殊使命的人员出入。接到护卫接送任务,崔圣武会通过调配人员或是带人视察加强护卫等方式安全迎接或送出。在执法大队“风光”的外表下,崔圣武在隐蔽战线上孤独前行,只能不断鼓励自己:我是被赋予特殊任务的抗日战士,在抗战中我尽了自己的力量,无愧于国家和人民。

三、营救将军 重庆起义

日本投降后,孙良诚的第二方面军改编为暂编25师,崔圣武经联合勤务总司令部参谋长赵树森中将(黄埔军校六期同学)推荐,于19487月任国防部警卫二团副营长。

解放军在三大战役的决定性胜利后,国防警卫二团移防广州。部队途经杭州时,团长魏仪离开部队,副团长邢晋贤接任,崔圣武任二营营长。魏团长离职从商,经常往返广州香港。这期间约崔圣武同志见过两次面,向他谈论当时形势,尤其是李济深、宋庆龄在香港成立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等。这些谈话使崔圣武国家命运有了更清晰的认识。19497月初,魏仪再次找到他,表示中共方面希望解救被关押在重庆的杨虎城将军。崔圣武当即表示赞同,并与邢团长等人商议以“部队急需补充六零小炮等军事装备”为由,请求国防部批准警卫团前往重庆。计划安排妥当后,于8月中旬共产党派来两个人担任团内两个连的连长。9月初,警卫团便乘火车到柳州,随后乘汽车去重庆。但战时汽车紧缺,光找车就耗费了半个月时间。当他们9月底抵达重庆时,才得知杨将军已于96日遇难。

 194910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解放军已陈兵江南,国民党中央政府各机关已开始撤离。驻防在重庆的胡宗南部队,持续不断地将国防部四厅存放的银元及重要军事物资运向飞机场。崔圣武和邢晋贤团长决定顺应战局,率团起义,并派团副何永立与一位连长渡江直接与解放军接洽,解放军二野三兵团47军陶团长表示热烈欢迎,希望他们先稳定部队,控制复兴关,1130解放军进驻重庆前一日再宣布起义。1129早餐后,警卫团召开全团官兵大会,宣布起义。30,解放军部队在起义部队指引下进入市区,重庆解放。

四、加入民革 积极参政

解放后,受到了民革思想影响的崔圣武一心盼望加入民革,于1984年济南民革市委成立之初毅然加入了民革组织。在那最为快乐的日子里,崔圣武同志积极参加民革活动,退休后也经常主动联系支部同志,搜集有关民革的新闻,期盼民革事业蓬勃发展。谈到民革的未来,他激动地说:“我希望咱们民革能够为祖国统一作出更大贡献!”崔老的女儿告诉我们,在和父亲团聚之后,崔老最常说的就是,“在我最孤独的时候,是民革组织接纳了我,给了我学习和进步的机会,我要感谢民革!”

通过这次拜访,我们被崔老质朴的情感感动了,被他坚定的信念震撼了。正是因为有了他们这一代抗战老兵,我们才有了今天的安定繁荣。八年抗战,他们在中华民族的危难之际挺身而出,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他们是民族的脊梁、国家的英雄,更是我们民革的骄傲。我们相信,任何华丽的文字都不能表述出一个老兵、一个老党员所拥有的魅力。崔老就像是引领我们新党员的一座灯塔,指引着我们为了民革的发展、中国的崛起而奋斗。千言万语凝成一句话:前辈,向您学习!

(宋新华  天桥企业支部宣传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