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在政治上,还是思想感情上,组织对我们这些民革老党员的感情一直那么浓厚,我非常感激。看到你们这些年轻人,看到民革后继有人,我真觉得这是一大幸福!”年逾九十的民革老党员谭柯刚见到我们,便打开了话匣子。
时值民革济南市委成立30周年,市委会开展了“我的民革情缘——寻根牵手活动”。也就是通过这次寻访活动,我们有幸拜访了有三十年党龄的民革党员谭柯老人。如果不是事前有所了解,我们绝对想象不到眼前这位鹤发童颜、精神矍铄的老人已经年逾九十。岁月虽然无情地在谭老的容颜上留下痕迹,但那些记载着谭老民革历程的奖状、照片却被保存得完好无损。知道我们要来,谭老早早的拿出这些她视如珍宝的奖状、照片,还未等我们问及,便一张张地向我们讲述起来。参加山东省政协会议时激动的心情,参加济南市政协会议时坚定的信念,参加历下区政协会议时尽责的态度,还有那些至今仍能脱口而出的与会人员。虽时隔多年,但那些场景却并未模糊,反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深深地烙印在谭老对民革的记忆之中。谭老的一生,如一幅画卷,呈现在我们眼前。
谭老从小生活优越,却丝毫没有贵族家庭大小姐的养尊处优和蛮横脾气,有的是大家闺秀的温文尔雅和知书达理。也许是性格使然,在面临职业选择时,谭老选择了做一名人民教师。谭老一直坚信,“学生没有成才,如果学生没有错,那一定是老师的错!”她正是抱着这份热忱去教书育人,学校领导在听完她的讲课后,立即将谭老调到校毕业班任教。也正是因为这份热忱,“优秀教师”的称号谭老当之无愧!
在十年“文革”的严峻形式下,不仅有海外关系,而且曾经还有着国民党员身份的谭老,却能够明哲保身。当我们不解其中蹊跷时,谭老收起笑容,严肃地对我们说,“历史问题看现在,重在表现。我把我所有的历史问题都交代了,自然问心无愧。在工作中埋头苦干,任劳任怨,别人不干的,我来干!”就是凭借这份觉悟,谭老挺过了那动荡的十年,也是凭借这种信念,谭老在1982年加入民革。在成为民革党员的这三十多年中,她满怀热情、始终付出。1998年1月1日是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成立50周年纪念日。也就是在这一天,谭老在山东省纪念大会上被评为民革“参政议政先进工作者”。而承载着这份荣誉的除了那张沉甸甸的奖状外,还有谭老尤为珍视的水杯。“我拿着这个水杯,不是告诉你们我是先进工作者,而是鞭策我自己,作为一名民革党员,不仅要做好我自己的本职工作,更要发挥好民革党员的职责。对得起党、对得起人民、对得起组织对我的厚爱。”
1986年,谭老正式成为一名历下区的政协委员。那时的谭老已经是一位62岁的老人,很多与谭老同龄的老党员在这个年纪都因各种原因不再担任政协委员。就连谭老自己也说“到我这个年龄都是往外请的时候,没想到区里不嫌弃我,把我吸收了进来。”原来,当时历下区政协的孟主席在一次参加济南市统一战线经验交流介绍会上,对会上介绍的谭老的事迹深感敬佩。也就是在这次未曾谋面的介绍会上,谭老的名字深深地烙印在孟主席的脑海中。会后,孟主席主动找到谭老,真诚地邀请她担任区政协委员。尽管年事已高,但面对孟主席的邀请,谭老还是爽快地答应了下来。谭老回忆起当时的感受:“不是为了哪位领导,不是为了图名,仅仅是因为自己内心深处对民革的那份沉甸甸的责任。”
如今谭老已经是一位九十岁高龄的老人,而她将生命中超过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奉献给了民革。即使现在因为身体的原因不能再参加民革的会议和活动,但谭老对民革的感情、对民革后人的关心却丝毫未减。每天谭老都会坐在自己的摇椅上翻看那些市委会寄来的民革简讯,一遍一遍。“我就想知道你们这些民革的年轻人在为民革的发展做什么。”谭老笑着说。
“九十老人不大言,民革谁比我忠诚”,是我们这次寻访谭柯老人最深刻的感受。然而当谭老听见这句话时,却一个劲的摇头:“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我不敢说,也不能说。”一位耄耋老人,对民革、对人民的感情依然如初入民革一般,忠贞不渝,却从不张扬。这种品质,确实是我们民革后辈们永远都值得学习的。
当问及谭老对民革有什么寄语时,谭老语重心长的对我们说:“我希望你们这些年轻的民革后人们,一定要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民革作为参政党,关系到政治协商大业。你们一定要珍惜机会,越做越上进,越钻越有功。”谭老,一时教诲,一世为师!
文章有尽时,然而我们对谭老的崇敬之情无尽!
(陈载源 天桥企业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