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电话,我立刻向明湖小区疾驰而去,因为知道李老师一定又早早站在楼下等着了,他年纪那么大,腿脚又不方便,我可不能让他等太久…… 远远地,我就看见李老师拄着拐杖,翘首张望着。我赶紧下了车,小跑到他身旁大声说:“李老师,我来了好几次了,知道地方,不用每次都下楼来接,您身体还没康复,一定要小心啊!”李老师爽朗的笑着说:“不要紧,你看,我现在身体恢复得很好了,知道你来我可高兴了,组织想着我,我就还有家;同志们来看我,我就有亲人!亲人来家里,我怎么也得接一下!”
这位对民革满怀赤子之情的老人就是我们历下综合一支部的老党员李人一,今年已经78岁高龄,自1983年加入民革,党龄已逾三十载。李老师一生经历坎坷,1936年出生于一个没落的书香门第,幼年丧父,母亲含辛茹苦将他抚养成人,文革时期被错划成右派20年,劳动教养近4年,人到中年开始研究书画,最爱梅、善画虾,在书画艺术方面取得了累累硕果。2008年,命途多舛的李老师不幸得了脑血栓,几乎丧命,值得庆幸的是,经过几年的治疗,他的身体渐渐康复,只是左手、左脚还不是很灵活。近两年,他坚持不懈地进行康复锻炼,终于又重拾画笔,描绘丹青。李老师寄情于画,更是借画抒怀,把对民革组织的那份挚爱表达得淋漓尽致。2011年民革济南市委会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活动时,他精心准备,以其善画的五十六只虾代表了五十六个民族汇成的中国地图为创意,挥毫泼墨,创作了一幅八尺的书画作品,托人送到市委会。今年,为庆祝济南民革市委会成立30 周年,李老师又奉上自己的作品,积极表达了一个民革党员对组织的拳拳深情。
李老师对民革的感情时时打动着我,我曾经问起他当年加入民革时的情景和感受,李老师动情地指着挂在墙上镜框里的两张照片,一一向我介绍:“这是第一次济南市民革代表大会全体代表的合影照片,这是第二次代表大会的合影照片,我一直都珍藏着。记得那时我刚平反不久,深深知道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有了组织才能做更多更好的事。我积极要求加入民革,是王祝辰同志介绍我入的党,那时还是济南市民革筹备委员会期间。自从加入民革,我就有了依靠,有了奔头,也让我找到了前进的方向,可以不夸张地说,书画开启了我的艺术生命,民革让我体会到了向往已久的的组织生活。加入民革,有组织给我指明方向,做事有了主心骨,从此再也不用害怕走错路,我也有了说真话,干实事,能为国家贡献力量的地方。”我又问他:“加入民革后,有什么难忘的事情吗?”李老师不假思索地说:“这可是太多了!入民革后,第一次参加组织生活讨论会,每一个新党员都非常激动,积极发言谈感受,其中有个党员,我印象最深,他说:‘今天加入了民革,终于找到了组织,感觉太高兴了!人生有四大喜,我感觉加入民革比四大喜中的洞房花烛夜还高兴!’当时在座的党员们都哈哈大笑起来,那种由衷的喜悦我永远都忘不了,现在说起来还像就在眼前。事情还有很多很多,都让我时时感受到民革大家庭的温暖。就说前两天吧,我个人遇到一个难题,文革期间,老家的房子在我劳教时被当做村小学使用,后来又被拆除,实在没有办法,我抱着一线希望找到咱市委会,市委会领导帮我出主意,想办法,开具相关信函,我就象是回到娘家的出嫁闺女,感觉有组织就有依靠,心里那个温暖啊!”听着李老师的诉说,望着他那亮闪闪的眼睛,我不由回想起我们历下综合一支部党员们去看望他的情景,每一次李老师都十分激动,热切询问市委会和支部的情况,那种洋溢在老人脸上的幸福和满足,深深地感染了我们每一位党员,在他的心里,早已经把组织当成自己的家,把民革党员当成自己的亲人。
经历了人生太多的苦辣酸甜,李老师对民革的感情深沉而质朴,历久而弥坚,把满腔热忱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以民革党员的身份积极参加各项社会活动。1997年他自筹经费在济南五龙潭公园举办了“喜迎香港回归”书画展,赠送自己的作品《百虾图》给时任香港特首的董建华先生。分别于1998年、2005年、2008年通过省慈善总会向灾区人民捐赠书画作品,以赈灾义卖的形式表达对灾区人民的一片爱心。李老师曾经在自己的画集序言中说过:“一个艺术家首先要维护和热爱自己的民族和国家,更要记住她那荣辱的历史,要知道先有民族的艺术,而后才有世界的艺术!”这就是民革老党员李人一的艺术素养,也是他的人生境界。
在回去的路上,我感怀作为一名年轻的民革党员要不断学习老党员身上那种热爱国家,热爱组织的优秀品质,继承民革的优良传统,把民革的精神永远传承下去。同时由衷地祝福李人一老师身体健康,晚年幸福!
(赵琳 民革历下综合一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