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而目前,济台生物医药产业交流合作尚未实现实质性进展,在两岸都将其列为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之际,且随着济南药谷生物产业基地的投入使用,两地合作空间将愈发广阔。为此,拓展合作领域就显得尤为迫切。
一、济台生物医药产业优劣势凸显,互补性较强
从台湾方面看:2009年已将其列入六大新兴产业之一,每年以10%递增,2013年营业额达2900亿元,增幅高于其他产业;目前有7个生物科技园区,71家上市公司。与此同时,台湾极佳的地理位置和学术研究人文资源,吸引了亚太和欧美地区生物医药产业持续投入。但由于市场空间和资源有限,难以形成产业规模,加之市场趋于饱和与缺少专业发挥空间,希望透过交流合作实现互惠共赢。
从我市来看:经多年发展,我市多种生物医药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产品覆盖京津冀及华东、华北市场;2013年底大中型医药企业均通过GMP认证;产业基地有国家级骨干企业6家,省级23家;拥有国家级、省级工程技术中心、新药孵化基地和创新平台,配备德国、日本、韩国等先进检测仪器。但应看到,我们的产品附加值低、自主研发投入不足,国家化程度较弱等问题亟待破解。
我们认为,拓展济台生物医药合作领域,应把握两地优势互补与合作需求布局定位:我市拥有极具优势的市场占有率,济南药谷62万平方米的招商需求和医药产业转型升级的合作需求;台湾医疗服务和产业化经验在国际上尤其在亚洲具有领先优势,大批实力雄厚的企业,具有拓展外部市场实现产业转移的内在需求。随着济台交流的日常热络以及济阳台湾食品工业园的成功经验,通过“走过去、请进来”,生物医药有望成为济台合作的新亮点。
二、拓展途径
1、搭建合作平台,建立园区对接机制。推动以济南药谷为合作载体,开展与台湾生技行业的合作。通过交流洽谈,在台湾宜兰海洋生物科技、新竹生物医学、高雄生物科技、屏东农业生物科技等园区中,选择1至2家建立友好合作园区关系,探索建立两地园区互访和园内企业之间沟通交流机制。条件成熟时,分别在两地园区举办台湾——济南生物医药合作论坛或招商项目推介会。
2、加大政策扶持,探索项目合作机制。针对台湾生物医药产业转移趋势,筹划济南药谷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吸引台湾龙头企业落户。建议市政府与高新区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在注册登记、推荐上市和原料药、中药制剂、医疗器材的审批、验证、临床实验及贸易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在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人才吸引和自主培养、投融资等方面制定相关配套措施,吸引台湾生物科技公司入驻。鼓励济台医药企业参股控股、并购、租赁、境外上市,对药品国际化项目予以重点扶持。
3、强化服务意识,拓展产业交流机制。生物医药产业合作涉及事项彼此牵连,跨部门沟通协调尤为重要。职能部门应强化服务意识,为优化发展环境作出努力。要发挥我市医药行业协会作用,及时反馈行业动态,企业诉求,搞好政策宣传,作好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沟通媒介。同时,加强与台湾卫生研究院、台湾海峡两岸医事交流协会和台湾生技医疗产业促进会等协会组织的沟通,交流相关产业技术与策略制定经验。
4、联手科技创新,寻求开拓市场机制。以市场为导向,引导我市高校及科研院所从事生物科技基础研究,以项目为依托,引导我市科研单位与企业结成研发联盟,充分发挥我市海洋糖类药物科研技术优势,对接台湾海洋小分子药物以及海洋生物材料产业优势,以共同开拓国际市场为目标,强强联手生物医药研发项目,增强科技创新对企业生产辐射带动作用,提高我市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产学研共同支持、合作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