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参政议政 >

关于提升我市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建议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作者: 浏览量: 字号:【 (双击滚屏)

少年强则国强,体质不强,谈何栋梁?针对目前青少年体质健康所面临的严峻形势,教育部部长袁贵仁的发问振聋发聩。青少年是国家未来的栋梁,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着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近年来调查结果表明,我市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持续下降,已到了令人触目惊心的地步,集中表现在:超重和肥胖现象严重,近视发生率继续增加,速度、力量、耐力素质增长均趋于停滞,心肺功能、血压调节机能指标偏低等等。

一、青少年体质健康存在的问题分析

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大致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居住环境的改善,交通的便利,限制了青少年的活动空间,减少了青少年户外活动的时间。二是饮食上,过多高能量物质的摄入,导致膳食不平衡或营养过剩,直接引发青少年肥胖症的增加。三是在网络时代当前青少年一代更喜欢从网络获得信息和快乐,改变了青少年以身体锻炼为主要内容的休闲形式。四是高考制度以文化课考试成绩为依据的格局,导致青少年的应试压力越来越重。五是目前经费投入不足,师资缺乏也是制约学校体育工作进一步开展和增强青少年体质的瓶颈性因素。

    二、提升我市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建议

(一)学校是加强青少年体育锻炼的关键

1、建议将体育工作列入学校全面工作的评估条件。克服单纯以升学率评价学校指标的不良倾向,健全学校教育质量评估体系,树立“健康第一”的办学指导思想,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尽量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锻炼时间并将其纳入学校教育工作评价系统,作为教育质量评估的重要指标,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在评价系统中的权重系数。

2、适当加大学校体育经费的投入,改善设施增加师资。建议把学校体育工作专项经费纳入年度教育经费预算,随着教育经费的增长同步增长。同时提高体育教师的编制人数及福利待遇,激发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体育教师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交流学习,整合体育师资资源、技术资源,建立多层次、多形式、多途径的培训体系。

3、按照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和心理特点,安排更多样的教学形式,科学的设定体育课程,使得体育课程与其他学科更好地融合。提高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在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将突破以往所规定的竞技运动项目内容,更加注意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更加关注教学内容的实效性和科学性。在教学方法的实施方面,强调启发性与多样性,教学方法应当有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有助于学生学会学习和学会锻炼。

4、建立中小学学校体育工作表彰机制。设立中小学学校体育专项奖励资金,用于表彰在学校体育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学校、个人,把体育研究的成果应用于实践,对推进学校体育活动成效显著的各级地方政府、学校和个人,并授予一定的荣誉称号。

(二)社会是推动青少年体育运动发展,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的重要力量。

1、政府部门明确社区健身设施的建设规划。现在的社区健身器材虽然是各种规模小区的标配,但是小区物业对器材疏于管理维护,使得青少年在使用社区器材进行锻炼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建议政府颁布社区健身器材的建设的规划标准,使得各社区能够有与其规模相适应的健身器材。而且对管理维护主体也要做出相应的规定,由相关部门定期对社区健身器材进行安全排查,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健身器材进行维修和更换,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罚。

2、发挥社区的黏性优势和带动效用,营造重视青少年体育的舆论环境。利用社区大力宣传和普及科学的教育观、人才观、健康观,加大对群众性学生体育活动的宣传报道,形成鼓励青少年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社会氛围。建立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是改善体育健身服务体系整体功能以及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健身信息传播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和人们体育健身不断发展的需求,已经受到关注。各街道定期制作全民健身信息宣传,在各个小区门口树立全民健身信息宣传牌,有条件的可以设立电子屏幕滚动播出。

3、鼓励和推动社会力量为主导的多元化青少年体育运动俱乐部发展。健身俱乐部这种群体性组织更有利于促进青少年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在群体内部相互督促,增加活动的科学性、可行性。支持社会力量投资青少年体育运动俱乐部,引导社区和体育协会经营以体育健身休闲为服务内容的青少年体育运动俱乐部。注重不同群体的健身需求,形成结构合理、形式多样、满足青少年需求的体育运动俱乐部市场。鼓励各社区、团体举办各类青少年参与的体育运动活动,加大了宣传力度,更新了健身理念,为下一代身体素质的提高奠定基础。

4、建立健全青少年体育运动伤害事故的责任分担机制和社会赔偿的保障机制,从宏观上为促进青少年体育运动提供制度保障。建议我市试行设立学生体育运动伤害事故的责任分担机制和社会赔偿的保障制度,加大保险公司介入的力度,适当提高学生意外伤害事故保险的费用,让保险公司更多介入学生体育安全事故的理赔,明晰赔付条款,采取理赔市场化机制。同时,明确学校负责的范围,“即使尽到必要注意仍难免发生损害的,不负赔偿义务”,兼顾学生与学校两方面的利益,保证学校的体育活动正常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