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祖统工作 >

花魂承一脉 同心绘华彩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作者: 浏览量: 字号:【 (双击滚屏)

                                     ----民革党员袁乃夫出征“亚洲杯插花花艺大赛”纪实

   

       727,日本静冈沼津市,云淡风清。历时四天美丽而激烈的角逐,第六届“亚洲杯插花花艺大赛”落下帷幕。来自中国山东济南的袁乃夫,以其鲜明的中国风,丰厚的艺术修养,精湛的插花技艺,荣获第7名的好名次。

“亚洲杯插花花艺大赛”是国际插花花艺界三大赛事(亚洲杯、欧洲杯世界杯赛)之一,是目前亚洲水平最高、影响最广和最具权威性的一项花艺盛会。此次比赛高手云集,16位参赛选手多为来自中、日、韩、澳、美等国家和地区排名前三的代表。我国大陆在这方面起步比较晚,但发展势头迅猛,各类插花花艺活动非常活跃。这一次,袁乃夫即是以201310月举办的“中国杯”插花花艺大赛全国季军的身份,被推选为中国大陆参赛代表。这次出征他取得了中国大陆选手参加亚洲杯有史以来最好成绩,将中国大陆地区整体位次提升至第三名(前面为日本和韩国,其选手分别夺得个人123名和456名),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了中国大陆异军突起的花艺水平。

我希望,通过我的作品让更多人看到中国传统插花的复兴与发展。让世界听到中国的声音,看到中国的色彩,感受到中国传统插花的艺术生命力,这是袁乃夫此次出征的最大目的。从中国杯亚洲杯一路走来,他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形成了独有的中国风格。他相信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本次大赛中,他的设计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融合中国传统插花和当代插花元素,并借用中国画进一步延伸花艺作品的深刻寓意。在预赛“我的崭新风格”作品中,他将主题定位于“人与自然的亲和”。选用自然材料竹子做主架构,以竹为器,长短不一的竹节悬挂在黑色铁艺上,营造出竹林深处的视觉感。运用中国传统插花中的花插作技法,缤纷花草,因势而生,使竹林的层次得以丰富。同时以大型山水画“八千里路云和月”为背景,营造出一个大自然的写意水墨画境,给人以遐想。白云、空谷、竹林、流水、幽兰……伫立在作品前,似乎能听到山涧溪流,闻到空谷幽兰,沿着竹林似乎可看探寻密林深处的人家,正如中国唐代诗人王维的那首《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曾多次担任世界杯评委的日本花艺大师神保说,“从花艺作品到山水背景,将中国元素很好地融入到作品……叶片与枝条的处理非常到位,堪称用叶高手”,“中国青年花艺师的进步之快,让我惊叹!”

事实上,这个作品在赛前备战颇费功夫。为了使作品效果自然、质感上乘,袁乃夫多地寻找,最终远赴浙江衢州,于山涧幽深处,亲自挑选采伐了30多根树龄6年以上的毛竹。经沸煮消毒、漂白去青皮等复杂工序后,竹筒呈现宣纸般古韵十足的颜色,袁乃夫再用烙铁烫出每一个竹节。道道工序纯手工完成,凝聚着袁乃夫心血的竹筒,似乎有了灵气,根根精神矍铄。

按照作品主题设计,布景需要一幅水墨山水画。袁乃夫亲赴北京向著名山水画家吴大千先生求画。听闻创意说明,吴大师挥毫泼墨,纵情纸上,一幅长11米,高2.5米的巨幅水墨山水画历时三天完成,题为“八千里路云和月”。画作同时汇集了吴明龙、闻朝、王博、苗柯嘉、吴国际、陶跃明六位大师的墨迹,气势恢宏。

随着准备的深入,袁乃夫逐渐遇到了瓶颈。此刻已是6月中旬,距正式比赛仅一月,他当机立断:到台湾集训。袁乃夫师从中国插花花艺资深大师蔡仲娟先生,美国芝加哥花艺学院教授、台北花苑首席设计师林惠理女士,台湾人文花道大师王国忠先生。大师的指点,让他的艺术生涯得以飞升。台湾花艺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更加深入而专注,两岸花艺师经常以花会友,在花艺中寻求中华文化之根。袁乃夫相信,同根同源的艺术追求,必会激发他更多的创作灵感。

6月的台北已是酷暑,台北花艺同仁的热情令人感动。袁乃夫的老师林惠理女士,曾经夺得过世界杯的季军。她推掉一切工作,顾不上患感冒发烧的6岁儿子,召集她的助手团队,辅导协助袁乃夫全力备战。一脉同源的中华文化底蕴,深厚的民族情,两岸花艺人深入的交流,激发了袁乃夫更多的创作灵感,设计方案不断得以调整细化。为确保袁乃夫赛前充足的练习时间,林老师和她的团队承担起所有关于比赛的陪练和后勤保障等繁重工作。林老师父母,自上世纪80年代就热衷于推动发展海峡两岸花艺文化工作的老一辈花艺大师林秀德夫妇,姐姐中华花艺设计协会理事长林美晔女士,在作品设计、人员调度、材质准备甚至饮食起居等方面都给予袁乃夫最大的帮助。精诚的团队,沉甸甸的期望,使袁乃夫感觉到自己肩上所担负的弘扬中华传统花艺文化的重任。

比赛期间,具备天时地利的日、韩选手,都有至少三到一年的准备,并拥有庞大助手团,作为中国大陆代表出征的袁乃夫,则显得过于仓促和单薄。随着比赛日趋白热化,人力不足愈发让袁乃夫捉襟见肘。关键时刻,林老师再次雪中送炭。她召集包括上届亚洲杯亚军欧怡伶女士在内的台湾“中华花艺设计协会”5位知名大师,一行六人组成助手团,自费来日协助袁乃夫。中国花协干事和中花园艺杂志记者也一同助阵,组成制作团队,连夜帮助袁乃夫准备决赛作品。世界舞台,异国赛场,来自大陆、台北、香港的选手在这里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人”。血浓于水的中华情,把他们紧紧连在一起,他们互帮互助,并肩作战,有着亲人般的默契。台湾地区冠军梁楚勤夫妇,初到日本时,助手并未到位,袁乃夫和上海选手卿少波主动帮他们搬运行李物资。比赛现场,中国选手更是出奇的团结。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会心照不宣,换来同为竞争对手的帮助。甚至连对比赛成绩至关重要的花材采购都相互委托,彰显彼此的信任。他们同台竞争又互相激励,不计个人得失,分享着成就艺术的喜悦。由于资金和手续问题,来自大陆地区的助威团人数不多。每次比赛现场,都能听到二三百人异口同声地高喊:“袁乃夫加油!”真情涌动的赛场,洋溢着浓浓的同胞情。每场比赛结束,袁乃夫都会走到台湾、香港的助威团方阵,深深地鞠躬,其真诚致谢赢来雷鸣般掌声。中国选手们的精湛技艺,团结一致的比赛境界,谦和守礼的人品,给国际友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袁乃夫的决赛作品“人体花饰”的主题为“无限和谐”,精致串编的花朵,映衬手工缝制的丝织布料,与模特的窈窕身姿珠联璧合,惊艳全场。这是否也暗合了我们中华传统文化和同胞情谊的无限和谐呢?!

袁乃夫是民革济南市祖统委员会委员,经过这次大赛,使他更深刻地体会到什么叫两岸同根同源、一脉相承、血浓于水。“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无限掌中置,刹那成永恒。”相信有袁乃夫的虔诚笃定之心,有来自两岸三地许许多多花艺人的倾情追求,中华传统花艺事业必将铺就无限的和谐与华彩,辉耀中华,辉耀世界!  

                                                                          (倪秀珍  赵胜男)       

强大的“助威团

“人与自然的亲和”主题参赛作品

人与自然的亲和”主题参赛作品细节图(1)

人与自然的亲和”主题参赛作品细节图(2

人与自然的亲和”主题参赛作品细节图(3

“无限和谐”主题的“人体花饰”参赛作品

新娘的手捧花参赛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