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创新的几点建议
作者:民革市委 文章来源:济南民革网 更新时间:2014-02-25
流动人口的实质就是人力资源,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进入市场是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属性决定的。流动人口涌入城镇生活、工作,符合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运作的规律。但是,我们也要充分认识流动人口问题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无序的人口流动可能妨碍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流动人口向社会服务与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考验。因此,做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把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纳入流入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之中,为人口有序流动创造良好政策和制度环境成为当务之急。
一、流动人口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融入态度积极,但缺乏自我认同感。调查中发现,大多数流动人口表示,从语言到生活环境再到文化心理的融入心态积极,但流动人口中有45.4%的认为自己的社会身份是农民,44.1%的认为是半个城里人,1O.5%的认为是城里人,城市融入的自我认同感不强。
(二)服务管理部门之间缺乏协调合作。流动人口的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社会性工作,有关部门在做好文件的上传下达工作的同时,相关部门缺乏信息沟通、制度约束尚未完善。同时流动人口的流出地与流入地在配合方面还不甚紧密,使得流动人口的流出地与流入地间存在一定层面的脱节。协调合作、信息不畅,在一定意义上降低了治理的效率。
(三)流动人口权益保障体系亟待改善。流动人口大多从事苦、脏、累、险的体力工作岗位,工资水平普遍较低、劳动安全保障不到位。周末经常加班的人数在调查对象中占56.1%,每天工作大多在8小时以上。加上不少中小企业对劳动安全保障工作不重视,相关权益得不到保障,极易引起劳动保障等各类纠纷,处理不当也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
(四) 流动人口无序频繁流动,加大了服务管理工作的难度。当前,我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体制和机制并不十分完善,常态化工作机制和全局性的合力尚未真正形成。近几年全市流动人口专(协)管员的数量和质量都没有得到明显提高,与省政府有关要求和实际工作需要还有一定距离。
(五)综合治理机制亟待完善。流动人口构成的复杂性、就业行为的随意性、生育行为的隐蔽性、文化背景的多样性,增加了管理服务的难度。流动人口管理涉及面非常广泛,仅靠人口计生和公安部门很难管理服务到位。随着企业改制、户籍制度改革、住房制度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等新制度的出现,政府各部门的职责范围和工作机制发生了变化,从理论上讲管理服务机制应该是更为健全了。正是因为这种新旧机制的交替,却给计划生育工作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无意之中让很多本应接受管理与服务的对象成了管理与服务的盲点。户籍地管,人不在,不知情,鞭长莫及;居住地管,婚育情况不清,管不了。
二、关于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创新的几点建议
当前,我市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推行了首接负责机制、管办分离机制、纳入考核机制等。同时,在落实享受同等待遇、优惠待遇、权益保障等方面做了很多积极的部署与安排。是我市综合治理高水平的重要体现。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还存在一些深层次问题,其中既有发展方面面临的问题,又有深化落实方面的问题。着力破解这些难题,需要政府部门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共同推进。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做好了,势必会对我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到一定积极作用。为此,我们建议:
(一)理顺关系,健全完善流动人口综合服务管理平台。目前,我市依托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村(居)委会,就建立流动人口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开展了组织协调等相关工作,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是,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根系和着力点都在基层,因此建议高度重视乡镇(街道)一级的流动人口专职机构建设,在多部门参与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职责,理顺关系,健全完善流动人口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同时要不断建立和完善部门之间以及单位、部门与社会之间的长效协作机制,强化基层一线工作人员的配备和经费保障等各相关工作,为我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创新服务举措,构建管理型服务。及时掌握流动人口在生活中急需解决的困难,切实维护保障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特别要重视和加强对流动人口合法权益的维护,开展工会维权、法律援助等服务活动,协调解决劳资纠纷。要进一步完善相应的配套政策,做好与流动人口社会保障、计划生育、医疗卫生、子女就读等相关政策的衔接,要主动上门服务,帮助其落实子女入学入托,就业就医等方面的“市民化”待遇。通过开展“管理型”服务,把对流动人口的日常管理融入服务之中,保障流动人口的各项合法权益,切实提高我市实有人口的服务管理水平。
(三)抓动态管理,提升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实效。构建网格化管理网络,加大对流动人口登记和高危流动人口的治理力度,确保登记要全、管控要牢、治理要好。对没有条件使用网络的用工、用人单位,以主动上门办证、电话沟通联系等多种形式实现无缝衔接,逐步完善管理模式。同时要加强对企业关停、倒闭等情况进行动态监测,与流出地建立联动应急机制,准确把握流动人口的发展态势和分布情况,保障流动人口的有序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