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习宣传 >

2013全国两会热点解读

发布时间:2013-03-14 00:00:00   信息来源: 作者: 浏览量: 字号:【 (双击滚屏)
2013全国两会热点解读
作者:admin 文章来源:济南民革网 更新时间:2013-03-14

 

2013全国两会热点解读
 
 
今年“两会”,尤为引人注目。
五根主线奏响民主曲:一是党的十八大,这次“两会”是十八大后召开的第一次“两会”,将把中国共产党的决策通过法定程序转化为国家意志;二是换届,这次“两会”是一次国家政权机构和全国政协组织换届的“两会”,代表委员将要依法依章程行使选举权;三是廉政新风,这次“两会”是在中共中央作出规定倡导节俭之风背景下召开的“两会”,代表委员将承担起民主监督的责任;四是改革,这次“两会”是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的“两会”,代表委员将行使职权审议讨论改革方案;五是经济形势,这次“两会”是在国内外严峻的经济形势下召开的“两会”,代表委员将审议讨论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要求和各项政策。
  尤其是,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中,明确指出“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行使国家权力”和“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作用”,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第一项和第二项任务。在这个背景下,2987名全国人大代表和2237名全国政协委员聚首北京,带去的是全国人民的重托,共商的是全国人民的大事,还要选出广大人民信赖的领导人。
五大建设破解民生题
  回顾最近五六年的“两会”,除了经济方面的话题,食品安全问题,住房问题,上学问题,看病问题,就业问题,养老问题,诸如此类民生问题越来越成为代表委员关心的话题。在当前国内外严峻的经济形势下,民生问题更为突出。
  为破解这些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党的十八大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提出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全面发展,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两会”的任务,就是要把这样的战略思想转化为具体的工作任务和可以操作的方针政策。
  五方面改革直指行政体制
  深化改革,尤其是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是亿万人民群众的期盼。“两会”前召开的中共中央十八届二中全会讨论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草案)》,给国人传递了一个鼓舞人心的信息:新一轮行政体制改革将由“两会”按下启动闸。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实践告诉我们,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深水区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无论是经济体制改革,还是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以及生态文明制度创新,五个方面改革的瓶颈大多在行政体制。所以,中央强调,行政体制改革是推动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必然要求。
  尤其让人高兴的是,这一改革,将要动真格。一要在“分权”上推进,即要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二要在“转职能”上推进,即要以转变职能为核心,继续简政放权、推进机构改革、完善制度机制、提高行政效能,稳步推进大部制改革,同时改革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等等;三要在“减权”上推进,即要减少和下放投资审批事项、减少和下放市场经营活动审批事项、减少资质资格许可和认定,等等。这些改革,对于我们进一步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深化经济政治等各个领域的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报告内容
  坚持反对腐败,加强廉政建设,从制度上改变权力过分集中而又得不到制约的状况,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坚持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报告内容
  大力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推动诚信体系建设,以政务诚信带动商务诚信和社会诚信,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报告内容
  已经制定了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若干意见,要抓紧研究制定具体政策,确保制度建设到位、政策落实到位,有效解决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问题,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报告内容
  坚持搞好房地产(行情专区)市场调控不动摇,遏制了房价过快上涨势头。
  坚决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抓紧完善稳定房价工作责任制和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体系,健全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长效机制。
两会十大热点
[热点一]领导人换届:新理念、新风格、新期待
此次两会上,将产生新一届国家机构领导人。新一届领导人的治国理念和施政风格,将对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外交产生怎样的影响?新领导人如何攻坚克难推进重要领域改革?如何解决与百姓利益密切相关的现实问题?国内外公众都拭目以待。
[热点二]机构改革:新举措呼之欲出,转变职能是关键
今年两会将审议、讨论《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草案)》,这也是转变政府职能的一项重要举措,各界期望很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进行了6次较大规模的机构改革。这次可望在2008年大部制改革基础上,积极稳妥、循序渐进、成熟先行地继续推进行政体制改革。
[热点三]中国经济:直面新挑战,寻求新动力
过去一年,中国经济企稳回暖。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经济总量首次超过50万亿元,7.8%的增速令世界瞩目,中国作为全球经济复苏重要引擎的地位进一步巩固。
国际社会在关注,中国新一届政府的经济部署是否会给世界带来“正能量”。
[热点四]反腐倡廉:“‘老虎’‘苍蝇’一起打”,构建“权力之笼”
去年以来,“表哥”“房姐”相继被查处,显示了网络时代反腐的新威力;“‘老虎’‘苍蝇’一起打”的给力表述,“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决心,加强“裸官”监管的指向,让人们感受到新一轮反腐风暴势头正劲。
人们更期待的是制度层面的新进展。如何建立反腐倡廉的长效机制,如何加强对权力监督制约,需要两会代表委员发表真知灼见。
[热点五]生态文明:雾霾压顶,“美丽中国”面临考验
笼罩140万平方公里的雾霾天气、地下水大面积污染……高污染、高消耗的传统发展方式再受拷问。
十八大报告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但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罔顾生态环境的事件仍时有发生。
[热点六]收入分配:2013改革提速,深层难题待破解
历时八年之久,收入分配改革方案终于在2013年出台。缩小收入差距,是中等收入国家面临的普遍难题。美国《华尔街日报》将中国税改计划评价为“向收入差距举起大棒”。
如何保证经济增长与收入增长同步,如何进一步调节行业收入差距、提高劳动性收入比重等可望成为两会热议的话题。
[热点七]社会管理:矛盾多发,实现公平正义需要新办法
近几年,“网络问政”效果初显,政府在解决百姓多元诉求、回应民意等方面积极创新。然而,因土地、环境等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屡屡发生。在社会转型期、矛盾多发期,执政者的社会管理能力面临严峻考验。
寻求化解矛盾的新办法,是两会不可回避的话题。
[热点八]民生期待:新老“三难”受关注,公共服务待加力
近五年,中国的民生成绩单亮点频现。但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角度看,民生领域一些体制性弊病仍然严重,公共服务领域欠账不少。
“‘看病难、就业难、上学难’这‘老三难’还没抖搂清楚,‘养老难、入托难、出行难’的‘新三难’又摆在面前。”
[热点九]新城镇化:支撑中国未来增长,重在实现“人的城镇化”
在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新四化”中,国际舆论对城镇化讨论最多。新加坡《联合早报》注意到,尽管2011年中国的城镇化率达到51.27%,但“2亿多生活在城镇里的农民工实现了地域转移和职业转换,还没有实现身份和地位的转变,尚不能享受到同等的公共服务。”
新型城镇化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人们期待在两会上看到其更明确的路径。
[热点十]国际关系:和平路线一以贯之,复杂形势蕴含挑战
“辽宁舰”下水,“运-20”起飞……中国国防新力量令世界瞩目。周边形势复杂,两会上会不会显示出中国外交政策的新动向?
国内外各界注意到,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重申中国和平发展的战略选择长期不变,清晰划定了维护正当权益、核心利益的原则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