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参政议政 >

拓展济台电子信息产业合作空间 促进我市产业结构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作者: 浏览量: 字号:【 (双击滚屏)
拓展济台电子信息产业合作空间 促进我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作者:民革济南市委 文章来源:济南民革网 更新时间:2013-01-17

 

    拓展济台电子信息产业合作空间,实现共赢十分必要。

    一、济台电子信息产业具有互补性

    发展阶段上,台湾成熟期与济南成长期产业梯度显现。上世纪80年代台湾已形成光电、半导体、资讯与通讯四大电子信息产业,处于成熟期。目前步入衰退期,国际市场锐减,产业外移是其必然选择。而我市该产业起步虽晚但发展迅猛,处于成长期,得益于丰富的人力资源、广阔的国内外市场、强大的政府支持,发展空间巨大。

    产品结构上,台湾硬件制造强势与济南软件开发优势互补明显。台湾硬件凭借代工和代设计模式,形成较完备的上、下游供应体系,笔记本电脑、主机板、影像扫描器等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拥有宏基、华硕、友讯等国际知名企业品牌。但软件相对较弱、发展程度不高。而我市基础电子产品技术层次、产品配套能力薄弱,尚处于加工、组装阶段。但作为“中国软件名城”和国家软件出口创新基地,2011年实现业务收入800亿元,同比增长31%;浪潮ERP连续多年国内增长率第一,华天研发出国内首个高端三维CAD/、CAM软件,浪潮、积成电子、华天入围全国软件百强企业。二者在软硬件方面具有较强互补性。

    产业技术上,台湾应用研究与我市基础研究成果合作空间广阔。台湾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完备,具有国际市场营销经验及高效管理技术。科研方面侧重产品开发,基础研究相对薄弱;我市注重技术长期效应,对基础研究较为重视,尖端科技特别是在电子信息、通信网络、数据处理等领域具有研发优势。双方在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上加强对接,对提升各自技术水平与市场竞争力均有益处。

    产业外向度上,两地外销和内销的合作有利于扩大双方市场。台湾研发技术多来自发达国家,产业外向度高;近年受国际经济下滑趋势影响,市场需求大幅下降,其消费类产品的国际市场逐渐萎缩。而我市产品内销比重大,国际市场份额小。双方加强合作,一方面台湾与我市企业合作或设独资企业,可提高产品竞争力,开拓广阔的大陆市场;另一方面我市可吸收台湾营销经验与技术,扩大国际市场。

     二、产业合作的制约因素

    台湾对大陆投资占其海外投资比重最大,但受到规模、数量、产业等方面限制,使两岸产业合作层次受到压抑。就我市而言,存在产业配套难、产学研发展模式不完善、技术转移差、技术溢出效应不明显、产业带动作用微弱、企业之间缺乏深层互动和有效融合等问题。

    三、产业合作的拓展途径

    1、搭建合作平台,提升济台电子信息产业合作层次。要针对台湾电子信息产业转移尤其是附加值较高的中上游部分转移,出台吸引政策,承接台湾制造业转移;更要努力吸引台湾硬件业与信息服务业的转移,筹划重点项目招商引资,吸引台湾龙头企业落户济南。试行济台产业园区,特别是针对台湾新竹科技园和我市国家信息通信国际创新园、浪潮科技园、浪潮产业园和光电子产业园的对接机制,突破济台传统加工、组装低层次合作关系,带动合作层次的提升。

    2、做强基础电子产业,提高产业配套能力。济台电子信息产业深度合作,要求我市具有相应元器件供应能力和便捷运输能力。建议对我市电子元器件企业的创办放宽条件,给予财政扶持与土地优惠政策,鼓励本土电子元器件企业的建立与规模扩大;注重引进先进地区元器件企业,组建具有一定规模的电子元器件市场,提高产业配套能力。

    3、采用“差异化”发展战略,密切两地企业间联系。济台电子信息产业的互补性是两地产业竞争与合作的源动力。深度合作的推进,离不开两地企业的有效互动与紧密联系;有效竞争能够推动两地产业各自发展,拉近企业距离并留下深度合作空间。济台产业竞争主要表现在产业水平分工方面,二者可发挥各自比较优势,生产具有不同特色的产品,开发不同市场,建立利益共享的紧密联系,探寻深度合作机会,分享全球市场份额。

    4、发挥科研院所研发优势,建立长效技术合作机制。科研机构与高校作为技术主要来源地,应通过订立互惠合作协议,积极推进两地长效技术合作机制的建立,推动技术溢出效应的深化。济台两地科技园区各有特色,可取长补短。建立两地科技园区的衔接与互动机制,双方在技术研究与运用方面互相探讨、相互学习,势必能够加深两地技术合作层次,共享技术溢出效应。

    5、完善产学研发展模式,壮大人才队伍。我市科研机构和高校应加大对电子信息技术研发的资金投入,为该产业培养高精尖专业人才,重视技术引进、吸收与创新,健全科研成果转化机制。增加与企业合作开发项目,增强技术对企业生产的辐射带动作用,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产学研共同支持、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