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庙作为历代封建王朝尊孔崇儒的礼制建筑,是祭祀伟大教育家孔子的场所,承载着传播儒家思想的作用。府学文庙是古代济南府最高规格的官学机构和祭孔庙宇,至今已有近千年历史。自大修后开放已两年,为弘扬、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做出了积极贡献。然而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目前济南府学文庙参观者稀少,没能充分发挥府学文庙这一特殊的文化场所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作用,府学文庙还能承载哪些文化内涵?今后它又将以哪种意义存在?府学文庙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地位,应在营造和增强文化活力上下大力气做好文章。为此,我们建议围绕府学文庙的自身特点,进一步提高文庙的利用水平,将传承文化作为开发利用文庙资源的核心,赋予文庙新的内涵和时代活力,提高府学文庙的知名度,把府学文庙打造成具有较大影响力,集国学教育、祭祀祈福、参观游览于一体的儒家文化旅游景区和群众文化活动场所。
一、济南府学文庙现状
新中国成立前济南府学文庙遭破坏十分严重,不仅文庙内的众多碑刻流失,大部分建筑也陆续被拆除。济南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府学文庙这一文化遗产的保护,进行科学规划,维修历经5年,总投资达4000万元。维修以府学文庙为中心,将周围打造成济南的历史文化核心区域,文庙成为济南历史文化的龙头。修复后的府学文庙与芙蓉街、曲水亭街、大明湖等连成一片,形成泉城特色文化街区。在这个历史街区中,人们感受到老济南特有的文化意味和人文气息,丰富了济南老城旅游区的文化内涵。
修复后的府学文庙陆续举办了很多文化活动,举办讲座,宣讲国学、齐鲁文化,举办经典诵读。仅2011年,府学文庙就曾举行了“贺年会祈福仪式”,两期“开笔礼仪式”(即尊师崇礼的启蒙式教育),举办济南和台湾台中两地两万余名中小学生通过网络视频连线方式,诵读《论语》名句,举行“成童礼”活动,小学新生与家长一起诵读《弟子规》迎开学等活动,社会反响很好。
二、存在的问题
通过分析,我们认为目前府学文庙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参观者稀少。由于种种原因,修复后的府学文庙除了几个节日和举办活动外,平日十分冷清,市民和游客稀少,门可罗雀。有人认为这是因为济南文庙未能像全国其他地区的文庙一样办庙会,所以无法聚集人气。他们认为时逢传统节日,可以在文庙举行庙会、灯会等活动,增加文庙的人气。
2、收费制影响游客和市民入内。目前府学文庙是售票参观,票价为10元/人,实行收费制也是游客和市民入内数量少的影响因素之一,为此很多人呼吁实行免费参观或低票价。
3、管理经费不足。由于市财政每年给市文管部门的办公经费有限,致使文物管理部门在文庙保护方面显得捉襟见肘,市政府可否考虑相应增加文庙保护的管理经费。
4、介绍府学文庙的形式单一。府学文庙作为一个文化、教育、历史场所,功能不应仅仅局限在旅游,应在一定程度上承担起传承文化的功能。
5、泉水文化挖掘不够。全国各地的文庙有多处,然而济南府学文庙的显著特点就是它的大、小泮内有泉水穿流,
三、几点建议
1、每年定期举行一次祭孔活动,使府学文庙成为传统相关礼仪活动场所。在济南府学文庙举行祭孔活动是依托悠久历史文化资源,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体现。目前祭孔活动作为旅游文化项目在全国各地文庙举行,一些地方的文庙相继利用孔子诞辰纪念,仿曲阜孔庙式样进行祭孔表演,如北京孔庙、四川德阳文庙、吉林文庙、江阴文庙、南京夫子庙等。文庙作为与传统相关的礼仪活动场所,使之成为传道的地方是最重要的。文庙是体现儒学,宣传儒学的场所,人们走进文庙,走近孔子,体会仁德、和谐,对提高国民素质会起到积极作用。
2、利用文庙打造传统文化讲坛。开设国学讲座或百姓讲坛,邀请省内外知名学者主讲或主持,在明伦堂举办儒家思想文化论坛,传统文化专题讲座,大学生国学经典论辩赛等,营造亲近国粹经典、弘扬历史文化的氛围,使千年文庙成为新的城市人文景观。
3、进一步提高府学文庙的知名度。建议效仿电视纪录片《天下泉城》、《名士济南》的运作模式,拍摄宣传片《府学文庙》,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全面解读府学文庙,必将大大提升府学文庙的知名度,同时也能丰富济南历史名城的文化内涵。
4、加强与台湾有关团体以及各地文庙间的交流,建立交流机制,开展交流活动,参与联合祭孔等文化活动,提高府学文庙的影响力。
5、举办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群众乐于参与的特色文化活动。可举办春节游园会、各类展览、书画现场表演、诗歌散文笔会、经典咏读、书市、灯谜等活动。在大成殿前小广场为市民搭建民间文艺舞台,为文庙增添时代文化气息。还可推出如开笔礼、重阳节敬老、成人宣誓仪式等文化礼仪活动。
6、加强府学文庙的文化设施建设,进行亮化工程。如对大成殿、泮池等安装轮廓灯,对明伦堂等进行部分灯光安装。还可以制作孔子的72贤宫灯来悬挂,彰显府学文庙的儒学特色。
府学文庙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珍品,保护、开发和利用这份悠久的文化资源,是每个泉城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民主党派更应走在前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