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参政议政 >

在新形势下加快建设“中国软件名城”的建议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作者: 浏览量: 字号:【 (双击滚屏)
在新形势下加快建设“中国软件名城”的建议
作者:民革济南市委 文章来源:济南民革网 更新时间:2012-06-08

 

    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是国家重点扶持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全球化发展潜力的重要产业,也是我市确定的产业调整发展的重点。2010年我市提出了创建“中国软件名城”的战略,我们要抢抓机遇,全面提升我市软件服务业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向“世界软件名城”迈进。
    一、我市软件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
    我市在软件信息产业发展方面取得显著实效,齐鲁软件园经过十余年的健康、快速发展,现在已经成为一个占地6.5平方公里,拥有500多家各类科技企业,在国内外拥有较高知名度的软件服务园区。2010年,全市软件服务业实现销售收入达549亿元,全市软件服务企业近千家,10家企业入围全国软件百强,软件外包和动漫产业发展迅速。因此,可以看出我市的软件服务产业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经相关部门的努力,我市软件服务产业呈现出产业后劲快速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的可喜态势。
    二、软件服务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市软件服务业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是,软件服务产业的创新能力、产业竞争能力等方面依然存在不少问题。
    首先,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平衡。一是数量上的不平衡,具有一定规模的软件服务新型企业仍占少数,大多数企业创新能力较弱,总体实力不强。二是企业对科技创新认识上的不平衡,一些企业还没有真正从发展战略上将自主创新作为软件服务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还没有意识到自主创新对于软件服务产业做大做强的重要性,缺乏自主创新的观念。   
    其次,成果转化等创新政策亟待强化。一是软件服务型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依旧突出,风险投资、担保机制等社会投融资机制还不完善。我市目前在鼓励多元化科技投入的政策方面尚未有实质性突破。二是对重大高新技术成果引进与产业化的支持力度不够。我市目前有每年2000万元的成果转化专项经费,但无论资金规模还是支持方式,都难以满足重大成果落地转化的需求。
    三、加快建设“中国软件名城”的建议
软件服务业的健康、快速、保质保量的优化发展,对我市转方式、调结构的任务完成具有重大意义。虽然,我市在软件服务业发展方面形成了诸如资源、区位、人才、研发等多方面的优势,并颁布实施了《中共济南市委、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创建中国软件名城的意见》,明确了创建中国软件名城战略目标和具体工作措施。济南作为全省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应抓住机遇,建立软件服务业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全面推动“中国软件名城”建设。为此,我们建议:
    1、搭建我市与国内外同行业的交流合作平台
    我市软件服务业起步较晚,对外交流合作的渠道较窄,主管部门应运用多种渠道加强对外联络,为软件服务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利用我市与国外友好城市交流,广泛宣传我市软件服务企业的优点,推动对外软件服务业的交流与合作。组织开展和参加软件服务业相关的研讨、展会、博览会等推介活动,以扩大各软件服务企业的知名度,加强与国内外知名软件服务企业的交流与合作,以提高我市企业的技术与管理水平。每年举办中国(济南)国际软件博览会,提升水平,扩大规模,力争办成国内最好、具有世界水平的软件行业展会。
    2、引导成立软件服务业联合促进协会
    建议政府相关部门以指导、引导、鼓励等方式,以骨干企业牵头、成立软件服务业联合促进协会。以推动软件服务产业健康发展为中心,遵照国家法律、法规,参照国际规则,充分发挥民间组织的作用,搭建济南市软件服务产业合作平台,实施政府制定的软件服务产业促进战略。搭建政府与企业沟通的桥梁和纽带,促进软件服务产业做强做大、又好又快地持续发展。
    3、进一步规范软件服务业的技术标准
    建立健全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的技术标准体系和管理规范,尽快形成适合行业特点的行业促进、孵化办法。遵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开展活动,接受我市相关部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广泛联系境内外相关商会、协会和软件服务产业促进机构、经济团体,加快建立软件服务产业促进业务渠道和公共信息交流平台。大力支持软件与信息服务业行业协会的发展,发挥其在市场保护、行业自律、企业与政府沟通联系等方面的作用,促进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发展。
    4、进一步完善自主创新体系
    自主创新要准确把握我市对转方式、调结构的迫切要求。一是着力孵化充满生机活力的创新主体,提升科技创新能力,重点加强与科研机构的战略性合作,发挥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骨干作用,支持引导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与企业联合,开展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应用开发研究和成果转化。二是加强科技招商引资引智,充实科技创新资源,力争引进一批高水平研发机构、高新技术项目落户济南。三是着力打造丰富有效的创新载体。加快发展企业研发中心,加强重点实验室建设,把产业集聚区作为加快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实施产业集聚区科技创新工程,培育壮大一批创新型产业集聚区。四是构建自主创新体制机制,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推进自主创新。进一步完善自主创新工作领导体制,不断健全创新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和不断完善风险投资机制。五是发展以浪潮等骨干企业为龙头,相关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参与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立优势互补、协同创新、互利共赢的战略合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