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革济南市委2011年)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和谐社区是一种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秩序井然的社区环境,是一个人与人之间逐渐和平共处、人与区内环境和关系逐渐协调的居民生活栖息地。建设和谐社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和重要基石。
一、 我市和谐社区建设现状
近年来,济南市社区建设扎实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
一是社区建设机制更加健全。街居管理体制得到理顺,社区服务机构建设不断加强;构建新型社区组织体系。推行社区党建“网格化”管理,50%以上的社区达到“五个好”的要求;形成了党委政府领导、民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社会广泛参与的社区工作新机制。
二是社区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目前,全市共建有社区服务中心53处、社区服务站471处,老年人(残疾人)服务站400多个、各类便民利民服务网点7000多处、社区老年福利服务中心和服务站145个,全市城区社区居委会办公服务用房平均面积达到550平方米以上。
三是社区服务功能不断提升。打造“社区十分钟生活服务圈”;推进政府公共服务进社区和推进社区服务信息化。目前,社区服务项目达到200多个。涌现出了“阳光大姐”、“心连心”、“大家园”、“称心家政”、“夕阳红老年公寓”等一批深受群众信赖的服务品牌。
四是社区凝聚力明显增强。开展了争创社区建设“示范街道”、“示范社区”及“十佳社区居委会”、“十佳社区工作者”活动。开展“平安社区”、“特色社区”和“和谐社区”创建活动。
二、我市和谐社区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社区公共服务平台相对落后。目前面积在1000平米以上的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只有13个,覆盖率仅占20%。老城区社区办公服务用房建设改造一直处于困难境地。
2、社区服务未能真正做大、做强。多数社区服务机构规模小、力量弱,难以形成足够的规模效应和市场效应,无法满足社区居民的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高层次、信息化的社区服务手段不够,社区民间组织发育缓慢,社区服务准入制度有待探索建立。
3、社区协调共建机制不够完善。社区与驻区单位之间普遍存在着共建困难多、信息交流少、活动互动少、评议监督难等问题。社区建设“权随责走、费随事转”尚未真正落实。
4、社区自治能力不强。目前的社区居委会还不能充分发挥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和自我监督的作用。政府职能部门把许多任务和考核压到社区,社区居委会很难成为真正的居民自治组织。
三、几点对策
如何积极构建具有济南特色的和谐社区,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为此建议:
一、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社区居委会办公和活动用房应具备服务居民、开展活动、为民办事的基本功能,不得用于营利性服务。建议由市民政、规划部门牵头,研究制定《济南市新建社区建设发展规划》、《济南市城市社区管理和服务用房标准化建设实施办法》,将社区管理和服务用房纳入城市规划和公建配套项目,与小区建设、旧城改造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检查验收、同步投入使用。
已建成小区社区居委会办公和活动用房不足的,可以通过购买、租借、置换、改造、扩建、新建等办法解决。对于老城区社区居委会办公和服务用房,通过整合、调剂、利用现有设施资源加以解决;现有设施无法调剂的,通过新建、改建、共建或帮建等形式解决。
二、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各级政府要把社区建设扶持资金和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根据经济发展和财力情况逐年增加投入。要建立健全社区专项经费使用制度,确保资金使用的公开、透明、有效。要确保社区建设专项资金和工作经费及时拨付,专款专用。计划生育、绿化、环卫、治安等专项收费或工作量较大的临时性突击任务,实行政府购买服务,做到“费随事转”。鼓励社会机构、民间组织和个人捐助社区公益事业。
三、大力发展社区服务,完善社区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社区服务功能,扩宽服务领域,实现管理、协调、服务一体化,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化服务网络,建立专职和兼职相结合、专业和志愿者相结合的社区服务工作队伍,开展社区就业、社区救助、社区卫生、社区文化、社区安全等各项服务。建立相互衔接、优势互补、项目齐全的社会化服务网络体系。鼓励并支持社区居委会组织动员驻社区单位和社区居民开展邻里互助等群众性自我服务活动。整合资源,推动社区资源共建共享。鼓励和支持有关单位的服务设施向社区居民开放。
四、进一步完善社区自治组织建设,增强社区民主自治能力。按照建设“大社区”的思路,进一步整合社区工作资源,推动社区向大社区、多职能转变。社区居委会依法实行自治,发展壮大群众性组织,建立健全社区居民代表会议、居民议事会议等各项制度,依法规范民主选举。要提高社区工作效率,社区专职工作者要一岗多责,一专多能。对已经批准进入社区的工作,要严格落实“费随事转、权随责走”的要求。同时,加强社区队伍建设。
五、加快数字社区建设,建立社区服务信息化平台,创新社区服务。以满足社区居民需求为目的,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资源共享、互联互通的原则,由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牵头,市发改委、民政局配合,建立市、区(县)、街、居四级管理和服务网络,形成覆盖城乡社区的信息共享平台。建立“济南市市民服务呼叫信息中心”,开通有线电视社区服务频道。
六、繁荣社区文化。充分利用社区各类文化设施,广泛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社区文体活动,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开展创建文明小区、文明楼院、文明家庭活动,提升社区居民的社区人文精神理念;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科学文化教育,使居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