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社会服务 >

追忆与感念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作者: 浏览量: 字号:【 (双击滚屏)
追忆与感念
作者:admin 文章来源:济南民革网 更新时间:2010-01-20

 

20041126,民革北方八城市摄影展在北京香山饭店展出,当民革中央何鲁丽主席参观济南展区时,提议道:应该加上济南“五三”惨案纪念碑的图片,这是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宣传,而且这是在我们民革的努力下建立起来的,很有代表性。那么现在的济南“五三”惨案纪念碑的建立与民革究竟有何渊源呢?大家今天都知道53是济南市市警日,这与民革又有何关联呢?张乃仁、李庆胜同志的两篇文章,道出了我市民革组织曾在参政议政工作中留下的一段光辉轨迹

 

                  ——济南“五三惨案”纪念碑提案的提出及落实

李庆胜

    

今年是我国人民政协制度建立60周年。60年前,就是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毛主席庄严宣称“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那时我还是刚满8周岁的孩子,但这却是我永远不能忘怀的日子。

1990年起我作为民革党员成为人民政协的一员到2003年我离开政协,整整十三年的日子里,在中国共产党、人民政协和民革各级组织的领导下,在各位政协先辈的引领下,我逐步学习尝试参政议政,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接受教育,不断地有所进步,以微薄之力为济南市的发展和济南市人民的利益做了一点应做的力所能及的事情,奉献出一个民革党员对党、对人民、对国家、对城市的一片赤心诚意。

忆往昔,无限感慨。有几件往事,历历在目,难以忘怀,在此一吐为快,一诉为慰。

19895,我加入民革还不到半年,就与张秋萍一起作为市民革的中小学教师代表参加了省委宣传部、统战部联合召开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工作文件的征求意见会,与会者都是山东省各民主党派负责人,只有我们二人是基层教师,这是我生平第一次在这样的场合发表对中央文件的修改意见。

1990年我刚成为市中区政协委员时,市民革曾天民主委等领导多次召开会议组织新老政协委员学习讨论,反复强调做好政协工作应注意的方方面面。会下,老政协委员舒学通老人又专门对我作了鼓励和嘱托。回想当时的一位位长者,其心、其情、其神、其声,像是高师,又像是严父、慈母。而我则像一个天真无知的孩子样默默地聆听着前辈们语重心长的嘱托、教诲,心里头热乎乎的,暖烘烘的,沉甸甸的。

在政协小组座谈会上,舒学通老人严肃认真的态度、精要的概括、入微的分析,语惊四座,赢得了行政领导和各方政协委员的敬重、赞许。还有姜嘉定主委的激昂,王井养副主委的执着,李德强主委的热情,钟企新兄长的透剔的见解,梁安民兄弟的独到观点,也都使我心驻神往,深受震撼与启发。这些总使我难以忘怀,至今仍使我留恋向往。

为了拿出有质量的提案,民革的领导及早地、反复地向党员布置征集,组织讨论归纳。我多次参加过省、市、区、支部各级的这种会议。发言之广泛、之热烈,整理推敲之严谨,同样使我感动,使我振奋,深深地激发了我作为一名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政治热情和责任感、使命感。

十几年里,经调查研究,并征求民革组织、民革党员和其他政协委员的意见写下了不少提案,而我最为关注的则是关于继续加强对1928年济南五三惨案的纪念教育的问题。在这方面也得到了民革各级组织和省市政协领导和委员的鼓励、协助和支持,并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和政府的重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当然也还有一些我认为还需要继续做下去的工作,希望能得到大家的理解并能继续进行下去。


 

1988年是济南“五三”惨案60周年,“五三”惨案引起了济南市各方面人士的关注。那时我也开始涉猎有关资料并发动我的学生们进行了长达数月的阅读文献、搜集资料、调查走访等活动,从而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热情,提高了强国修身的责任感。1989年我多次在省、市民革的工作座谈会上建议省市民革组织提出继续加强关于济南“五三”惨案的纪念教育工作的提案,并首先在民革组织内进行酝酿和开展这方面的工作。这引起了省、市民革组织和不少热心委员的理解和支持。省民革副主委、市民革主委曾天民同志高度重视这项工作,19905月市民革举办了一次中型纪念“五三”惨案座谈会,由我作中心发言。

同年,我与市中区政协委员、民革党员雷广敬老人(回族)商定着手搜集济南惨案期间市中区,特别是西关一带(回族同胞聚居地)惨遭日军杀害并群起抗击的历史陈迹,并且写出了有关提案、建议。令人遗憾和痛惜的是这项工作因雷老的去世而未能完成。

在民革中央副主席李赣骝来济征询对民革工作的建议时,我也曾当面向他反映了我们的态度和设想,并希望得到民革中央的支持与协助。

这期间我又在新学生中开始了长达数月的有关“五三”惨案的阅读文献、搜集资料、调查走访活动,还曾举办过几次大、中、小型的报告会,并受到学校党团行政领导的鼓励和支持,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1992年,在曾天民主委的努力下,市民革这方面的工作受到了市政协副主席诸葛士廉等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他答应通过市政协向政府有关方面筹措一部分资金给以支持,并委托市民革牵头并可邀请有关方面协助支持,先行动起来。曾主委亲自挂帅,马节松老人和我被指派参加这项工作,市政协文史委的丁海燕先生也受委托参与了进来。由曾主委主持举行了一次筹备会议,他委托我尽快拟定出一个报告,列出几项立即要去做的工作。

记得是初夏的一天,曾主委专门约我谈话,向我询问工作的进展情况,并告知我市民革的张乃仁同志直接参与这项工作。没想到几天之后,我突然接到参加曾天民主委追悼会的通知,那次谈话竟成永诀,也为这项工作做了一个薪火传递。


在发现原“'五三'纪念亭”石柱现场

1993年,我进入了济南市政协,我和民革的市政协委员们连续地写出有关提案,也得到了民革外许多委员的支持。

199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也是我国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借此机遇,我们经过充分酝酿讨论,撰写了“关于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建立五三惨案纪念物”的建议,以市民革集体提案的形式提交当年市政协大会,并由姜嘉定同志代表市民革作了大会发言。这件提案在市政协引起了较大反响,也引起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关注。并于当年4月份建立专门领导小组,时任市委副书记的孙常印同志任组长,市政协副主席张明山同志等负责指导协调。市政协丁海燕、市委统战部王望平、市民革张乃仁三人组成工作小组,调查了解“交涉署”旧址和“五三”惨案纪念性遗物情况。由市财政局拨款25万元,在文化局、园林局、建委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参与下,91,“五三”惨案纪念碑正式落成,举行典礼。从此,趵突泉东侧的五三街上,立起了引人注目、发人深省的五月三日纪念碑。

是年5月,市民革在市政协、市委统战部、宣传部的大力支持下,举办了大型“五三”报告会。会上,我准备了数万字的讲稿,代表市民革作了发言。从台湾专程赶来的蔡公时烈士的儿子蔡今任先生深为感动。

1998年,市政府根据我们的连年坚持的多次政协提案,确定53为济南的市警日。从此,每逢53济南上空便会响起长鸣的警笛,深深地悼念死伤的七千同胞(后也有资料称万余人),唤醒人们勿忘市耻、勿忘国耻,激励人民团结奋进、建设家园、保卫家园的爱国之心。

每当我走近“五三”纪念碑时,每当我听到五三的警笛长鸣时,我就会想起老一代民革党员曾天民主委等政协委员的奉献,我就会想起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政协的作用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