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宝隆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她如春风化雨,神州大地一派生机。1980年民革济南市筹委会成立。1981年市筹委会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广开学路,多方办学”的号召,贯彻民革中央确立的“扬长避短,拾遗补缺,量力而行,稳步发展”的办学原则,于4月办起了济南中山业余学校,由市筹委会副主委熊顺义担任校务委员会主任。
白手起家
创办初期,无资金,无校舍,无教师,困难可想而知,没有生源怎么办?哪来的费用?熊顺义主任带领校领导班子一次次开会研究,动脑子,想办法,向其他单位办学人员“偷艺”。鉴于民革成员中擅长英语和会计的人才较多,利用这种优势,先开设广播英语辅导班和工业会计班。摸着石头过河,心里总是不踏实,记得,当时向组织借了20元钱登广告,借了一个学校的半间小传达室,作为报名地点,小屋虽然只有
第二天“办公”开始了,他们有的从家里带来扫帚和簸萁、拖把,有的带来了茶叶、暖瓶、烧壶、杯子、办公用纸和笔。这个小巧的“招办”就是由这些能工巧匠们雕塑起来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有想不到的事,没有办不成的事。当招生广告打出后,报名异常踊跃,有从长清骑自行车来报名的;有从北临邑骑车100华里来报名的;有离休老红军亲送从部队复员的女儿来报名的。这比预想的要好,不得不促使我们设法多开班级,从而增强了我们办学信心。从登记学员,到编班安排租赁的教室上课,再就是给班主
对教师课前培训,提出严格要求,校领导班子一致认为这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开会时熊顺义主任常强调的是,“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你们班主任也好,任课教师也好,一定要牢牢记住”。会后,其他懂得教师心理的专家型领导。又进一
上课时,校务委员会领导就经常在学生上课的教室外“偷听”。下课后忙着在操场走廊与学生谈心,问满意程度如何,有什么意见或建议,并及时地反馈给老师们。老师的讲课也是有差别的,有一个教
1982年6月,第一届高考补习班结业,大部分学员获得了较好的成绩,其中不少人报考大学都被录取,考上电视大学的人数就更多了。从此,中山业校在济南市影响面扩大了,受到各方面的好评。这进一步鼓舞了我们的干劲。
1986年,民革济南市委召开中山业余学校建校五周年庆祝大会,市委统战部及各民主党派领导到会祝贺
规模扩大
从此,我们根据业余教育的特点和“需要与可能”的原则,在开班设科上,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促使在办学规模上来了一个大发展,入学人数激增。我们除自办外,还受北京“中国逻辑与语言函授大学”委托,建立了济南辅导站,开设了四个班,有学员195名。代济南市二轻局等单位培训工业会计10个班,有学员793人。还为中原石油中、小学教师开办暑期教学研究班,有学员33人。学制长短结合,有一、二、三年的,也有三个月、半年的,教师计划与教学内容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制定。在授课时间上,有整日的,有半日的,也有晚上的。但每开一个班,都要求保证教学质量,讲求实际效果,不搞形式主义。为了便于学员就近上学,我们在济南各区,分设四个教学点,形成一个多学科、综合性的教学网。多年来,尤其是头几年,我们先后开设了广播英语、工业会计、商业会计、初、高中文化补习,高考辅导,电大辅导,自修大学课程辅导,函授大学课程辅导等类共103个班,入学人数6299人。几年来,历届学员先后考入山东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北京邮电学院、北京大学等院校128人,考上电视大学的514人,通过全市会计职称考试的有117人,其中提升为正、副会计科长的有8人,主管会计13人。参加自修大学考试的,两科及格的有8人,单科及格的有7人。绝大部分学员都顺利地通过了招工考试,走上了工作岗位。二轻局领导反映说:“我们的学员到中山业校培训,投资少,收益大。”几年下来,校务领导与老师们受到了极大鼓舞,决心坚持更好地办下去,为社会培养更多有用人才。
当社会上都看到济南中山业校取得的成绩时,很多单位、教育界名人都纷纷办起了业余学校,80年代初期可以说是星罗棋布。很多业校都是以盈利为目的,这些业校的讲课费,比中山业校都高出很多,因为收费也比中山业校高不少。中山业校是党派办学,不是私人办学,本着取之于学生,而用之于教学,为学员服务为目的,为社会服务为宗旨,要为民主党派的社会形象负责,这是中山业校与其他私立学校的根本区别。社会上有一阵风,中山业校也起一层浪,中山业校不是生活在真空里。有的老师,有的民革党员也产生了拜金主义思想,拿多少钱,出多少力。备课、讲课都出现了质量问题。最早看出问题的校务领导说,我在查看上课的情况时,发现有几个教室门前学生的自行车只有4、5辆,而有的教室门前学生自行车堆成了一片,原来是个
在市委统战部的直接关怀和具体指导下,在市筹委会领导下,校务委员会进行了调整、充实和加强。新的校务委员会由王雨辰、刘兆坤、孙俊阳、毕德质、潘复昌、柳辑五、赵熹、韩云、舒学通、熊顺义等10位同志组成,仍由市筹委会副主委熊顺义任校委会主任委员,孙俊阳、柳辑五、赵熹任副主任委员,王雨辰、刘兆申、毕德质、潘复昌、韩云、舒学通任委员。校务委员会调整后,在民革市筹委会直接领导下,认真抓好办学网点,充分发扬民主,群策群力,同时,做好教师的思想工作。校务委员会组织了一个比较精干的办学班子,由柳辑五同志任教务组长;代桂涛同志任副组长;王雨辰同志任总务组长;潘复昌同志任副组长,负责会计工作。另设教务员1人,事务员1人。新领导班子带领全体教师认真学习贯彻市委统战部有关文件精神和民革市筹委会的工作部署,统一了思想认识,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校领导下定决心挖一批优秀教师充实中山业校师资力量,有一次,为了请一位好的老师,校领导早上5点多钟就在这位老师楼下等,直到这位老师买来早点,才搭上话,这位老师感动地当时就答应来中山业校上课。还有一次,为了把上课时间和材料及时地通知一位老师,但又摸不清这位老师的住址,于是这名工作人员在宿舍楼门口等了一个中午,连午饭也没吃,直到这个老师下午上班才见上面。校领导和工作人员的这种精神,促使这些
我们每年对分部的教师分批集中研讨教学,学校领导亲自参加。老师们多是兼职老师,但在我校任课多年,他们常说:“学校待我们热情周到,即便是少拿一点讲课费,我们也愿到中山来上课。”多年来,校领导班子齐心协力抓教学,与老师们和谐相处,自然而然形成了一个从高考补习班到中专再到大专等多学科教育体系。这样一支稳定的教师队伍,为中山业校教学质量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三、 辉煌成绩
办学20多年来,共培育各类人才三万多人,学校名称也随当时形势的发展不断更换。由“济南中山业余学校”到“济南市中山业余学院”和“济南市中山进修学院”,再到“山东济南中山进修学院”,最后校领导由市委主委姜嘉定任院长。
学校曾连续十几年被评为“济南市社会力量办学先进单位”;有几十名学校管理人员被评为“济南市社会办学先进工作者”。作为民革组织为社会服务的先进集体,学校于1984年出席了民革中央在厦门召开的华东地区为四化服务先进经验交流会,1990年和1997年两次在民革中央全国办学工作会议上受到表彰。1996年,中共济南市委统战部授予我校“统一战线为经济建设服务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20多年的办学,山东济南中山进修学院在教学工作和培养人才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在济南市产生过很大影响,这首先应归功于党的政策,归功于中共济南市委统战部的指导和帮助,归功于献身民革事业的民革党员支持以及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之际,让我们从山东济南中山进修学院的艰难创业经历中,受到一定的启发和教育!世界上没有做不到的事,只有想不到的事!中山业校的成功,必将在济南民革历史上留下光彩的一页。
(作者:民革原天桥区工委副主任,原天桥综合支部主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