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社会服务 >

我在后方上“前线”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作者: 浏览量: 字号:【 (双击滚屏)
我在后方上“前线”
作者:admin 文章来源:济南民革网 更新时间:2010-01-20

 乔小明

522,我省接收首批四川灾区的142名伤病员,其中37名病人被送往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虽然济南与汶川灾区人民远隔千里,此刻我却和他们如此接近。在大后方,我开始投入了紧张的“战斗”——

 


乔小明细心照顾四川灾区伤员

522:为灾区人民紧急布置一个“家”

深夜一点钟,电话铃忽然急促地响起,话筒里传来主任的声音,听得出为了不使我紧张,她努力压低了声音:“ 别紧张,听我说,病人来了。”我大吃一惊,不是几天以后才来么?我们还没有准备好啊!“ 没办法,我也是刚刚接到通知,你马上来吧!车子已经去接你了”。匆匆挂断电话,跳下床,急忙穿衣出门,临走没忘了顺手抓了点吃的,知道接下来可能没时间吃饭了。赶到医院已是近两点钟了。看到在查体中心的会议室里,所有院领导、职能科室主任已经在那里了,人人的表情都很凝重。我接到任务立刻忙碌起来,我需要在最快的时间里,布置一个病区,将现在住在内分泌科的45位病人立即搬出,然后将腾出的病房布置一新,等待接收四川伤员。接下来的4小时真是高效率的工作,一车车的病房设施,新被子、新褥子统统涌进了病房,大到治疗橱柜,小到一个针头,还有必备的药品,科室里的护士忙得不可开交,没有人说话,都明白在这个时间里要完成两个病房的布置任务有相当大的压力,努力地搬,努力地整理,只顾忙。

早上六点叫醒了熟睡的病人,夜间悄悄地搬走了病房的所有治疗设施,他们竟没有觉察,现在知道要为地震的伤员腾出病房,绝大多数病人都很支持,但也有人不同意,提出一些条件,医院很快对他们做出了其他安排,满足了他们的要求。我们马上把所有的人搬走了,没有影响到他们的正常治疗,新病区立即开展工作。

伤员的病房被命名为“抗震救灾爱心病房”,都在新病房大楼里。经过精心布置,真的很漂亮,所有的被褥、床单、枕头都是新的,床头摆放着鲜花、果盘,床尾放着生活用品(所有的洗漱用品和食具),暖水瓶里灌满了开水,可谓万事俱备。

这时才感到累,困意袭来。领导说:“你们太辛苦,先休息一下吧。我们刚走出病房大楼,就又被叫回来,接到上级命令,还要对病人的家属妥善安置。一下子又来了精神,短时间内我们居然又布置出一处“爱心之家”,也是一应俱全的新东西,在那里还安装了一部电话,免费长途。

三十二年前,我就在我们医院的唐山病房工作,那时的条件和现在简直没法比。病人除了一件病员服,就是两个碗,一双筷子,没有一个陪人,全部是截瘫病人。他们对政府非常满意,因为他们得到了免费的生活和治疗。今天看得出我们的国力有了很大的增长,但愿他们能在这里安定下来。这些天来,四川人真是受苦了,在地动山摇的灾难中存活下来,真的不容易。我们每个人的心情都像焦急的母亲等待在外面受尽苦难的孩子回家,一种张开双臂拥抱的冲动,感觉不到累,反而是一种兴奋的心情。

晚上六点,他们来了,比预计的时间晚了几小时。病房大楼外满满的人,上级领导、医院工作人员、志愿者、保安人员,甚至是住院的病人也来到大厅。人群里一位老年病人站在电梯旁,因为要保证病人的运送,我苦劝他离开,他就是不走,说:“我站在这儿,就表示我们欢迎他们的心。”不好再劝,由他吧!是一份心。

五部电梯全部为伤员运转。那么多的志愿者都围在病人身边,平均每个担架周围至少有七八个人,每人都是一副焦急的面容,推着平车都在跑,恨不得一下子就把病人放到那舒适的床上,让他们立刻消除地震带来的伤害。那时不是因为病情的需要在奔跑,而是让他们尽快地感受到山东济南的爱,让他们尽快地回到“家”。

终于等到他们了,终于拉着他们的手了。这手那么脏,看到他们的手不难想象他们在四川经历了什么,能想象到那里的艰苦。今天他们终于能重新“享受”一下正常的生活了,洗头、洗脚、洗脸、换衣服、测血压、测体温、喂水、喂饭……大夫们也忙碌起来,逐一检查伤员,换药、手术准备,一道道医嘱下个不停。我从医近40年,在同一时间内收治这么多伤员的次数真是不多,每人都在忙,都在奔跑着执行医嘱,拿药,输液,很快伤员们都得到了安置。接收的37名伤员中只有零星几个病人能活动,大部分是被担架抬入病房的。年龄最大的91岁,最小的刚刚5岁。最有意思的是他踏入我们病房的时间刚好5岁,因为那天是他的生日。孙主任听说以后,悄悄给爱人打电话,很快一个漂亮的奶油大蛋糕送到了小刘伟床前。虽然那么忙,但生日的“程序”照旧,召集了几个人在床前唱生日歌,吹蜡烛,他的五位小“伤友”还分享了生日蛋糕。这是地震灾难后第一次吃到奶油蛋糕,孩子们大大地开心了一回。几家电视台的记者蜂拥而上,小寿星也幸运地过了把“明星瘾”,估计明天大家都会看到我们的伤员小明星了。离开病房已经午夜12点了,我们每个人都工作了近24小时。接班的护士医生还在继续,医嘱转抄、护理病历等大量文字记录工作,也是很繁重的。这时的病人已进入了梦乡,睡得很香,很沉,这是地震以来他们睡的第一个“安稳”觉。人们常说在陌生的地方睡不好,而四川伤员、陪人打破了常理,他们太累了,哪里顾得上陌生的环境,睡吧!这里就是家了。我也和他们一样沉沉地睡了……

523:沟通,让爱延续

又是忙碌的一天,除了大量的治疗护理工作外,最大的工作量就是发放物品,山东人民的热情在这里得到了充分体现,所有的生活用品可以说是一下子涌向了伤员,衣服鞋袜不用说,就连卫生巾都在发放,伤员每人都拿到政府充好300元话费的新手机,收到了2000元慰问金,病人们都在摆弄着自己的手机,孩子在玩手机游戏,大人在调试手机的各种功能,灾难的打击暂时稍稍转移了。

开始向病人了解他们的亲身经历,这个过程需要小心翼翼,不仅要了解病人和陪人的心理心态,还要避开他们心里的“伤疤”,每个人几乎都有着让我心痛的经历。昨天过生日的小刘伟被埋在幼儿园的废墟中,当妈妈飞奔到现场时,他已经被老师扒出送到了医院。当妈妈找到他的时候,头破血流的小刘伟哭闹着,要喝水,聪明的妈妈问过医生后坚持没有满足他,而是用舌头湿润孩子的嘴唇,就是这位妈妈成功地配合医生才挽救了自己的孩子。她说:“我隔壁的妈妈不听医生的话,给孩子喝了大量的水,结果她的孩子死掉了。”地震中因不懂医学知识而丧生的人绝不会仅这一例。一个十七岁的男孩,自己在倒塌的废墟里扒出了昏迷的父亲和丧生的母亲,小小的年纪竟将巨大的悲痛埋在心里,没有让父亲知道母亲的噩耗,怕父亲伤心影响病情。在灾难的一瞬间,孩子没有被打垮,他长大了。有的在地震中失去了儿子,有的妻子孩子都在地震中丧生了,老母亲还重伤……除了换药的孩子在揪心地大哭,病房里没有哭声,没有泪水,有的只是木然的表情,自然灾害把他们击晕了!

一位89岁的老人和家人失去联系,没有陪人,来了一些志愿者,轮流陪护在老人身边,梳头洗脚,甚是周到。老人浓重的四川口音很难听懂,仗着我四川有亲戚,多次入川的“功底”,终于听出了她的“心愿”:“我是小脚,很难买鞋,他们搬我的时候,把我的鞋搬掉了,我要鞋,我要找我的孙儿!”要求不高,很难实现。找了几家超市都没买到,回来向老人解释,她点点头,不再做声,没想到很快她又开始“索鞋”。现在这个时代,能想象出一个人的愿望不是汽车、洋房、电脑、相机,而是一双小脚鞋!可我却满足不了她的小小愿望,我不会放弃,明天继续,无论如何,要找到!

524:小脚鞋和鲜花

今天上班兴致极高,昨天晚上到地摊上搜鞋,到底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居然被我找到了,由于尺码不对,请摊主特地进了一双31的小脚鞋。今天早上拿到了,这可能是我买过最便宜的鞋了,但喜悦的心情却超过以往。鞋子送到老人手里,她笑了,那一刻我忽然发现,原来没有牙齿的老人的笑容和儿童一样让你感到纯真。她伸出干枯的手握着我的手,轻轻摇了摇,眼睛在我脸上盯了一会儿,她的眼神令我感动,如果没能给她买回这双鞋,我一定会后悔。

一位干休所的退伍老军人,自费为伤病员买了几百斤甜瓜,还给每人送了一捧鲜花,鲜花放在我们接待站,远远望去是一片花的海洋,老人动情地说:“我以前当领导带的都是绵阳的兵,今天我一定要来看看绵阳的伤员,表达我的心意。”

……

在“爱心病房”工作近两个月时间,我没休过一天假,眼睛熬红了,精神反而更足了,我们用自己贴心的服务,亲切的笑容,乐观的生活态度,感染着病房里的每个人,让众多灾区伤员及其家人感受到济南人民亲切的关怀,让他们在这陌生的城市找到了“家”的感觉。

(作者: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副主任护师、原民革天桥企业支部主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