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基层动态 >

加强民主党派自身建设,共建和谐社会——民革济南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作者: 浏览量: 字号:【 (双击滚屏)
加强民主党派自身建设,共建和谐社会——民革济南市市中区总支
作者:admin 文章来源:济南民革网 更新时间:2010-01-26

 

民革济南市市中区总支

古往今来,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中共中央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中指出:民主党派是发展先进生产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更是民主党派充分发挥作用的重要平台。

市中区总支下设综合一、综合二、文教、市中医、实验中学五个支部,计114人,主要为教育、医疗、城建、工商、法律等领域的中高级知识分子。市中区总支成立之后,充分认识作为基层民主党派组织的政治责任和使命,紧紧把握时代脉搏,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把加强自身建设、参政议政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结合,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有利条件,积极打造能够发挥自身作用的平台,在加强基层组织思想建设、提高参政议政能力、关注弱势群体、立足本职、服务社会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思想组织建设,做好政治交接工作。

2006年底至2007年初,民革市中区总支及各支部顺利完成换届工作,一批年富力强、有代表性、有影响力、热爱党派工作的同志充实调整到基层班子中,积极稳妥地推进了新老交替和政治交接,为基层组织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换届后,市中区总支紧紧围绕“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这一主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政治交接学习活动。通过政治交接主题教育学习动员会、骨干成员理论研讨会、“喜迎十七大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新老党员座谈会,加强理论学习,统一思想认识,继承和发扬民革老一辈与中共风雨同舟、合作共事的优良传统。张艳利、彭沂等党员撰写的《搞好政治交接,保持民主党派的进步性》、《加强工作环境建设,提高参政议政水平》、《论民主党派的参政党特色》等多篇文章,收入民革济南市委《学习实践 思考》政治交接理论成果汇编中。

为进一步深化政治交接活动,2008年市中区总支在各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中广泛开展了“三纪念”活动(纪念中共“五一”口号发布六十周年、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和济南解放六十周年)。组织各支部骨干党员参观了济南战役纪念馆,成功举办了《春天的赞歌——“三纪念”活动演讲朗诵会》,以演讲、朗诵、歌唱的方式抒发了民革党员坚持和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和拥护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和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真挚情感。我区有6篇文章入选民革市委《“三纪念”活动征文选编》,有4人获市民革“三纪念”活动优秀征文奖,4人获优秀表演奖,3个基层支部获优秀组织奖。

2009年,市中区总支结合建国六十周年、政协六十周年成功举办了“永远跟党走”红歌演唱会,得到民革市委及市中统战部的大力支持和一致好评。

一年一个主题活动的开展增强了组织凝聚力,锻炼了基层骨干队伍,带动了广大党员的理论学习热情,为基层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

二、立足本职,建功立业;科学发展,建言献策。

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第一要务。民革市中区总支坚持开展“一人一案,一支部一精品提案”的工作思路,广大民革党员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调研,建言献策。每年我区都有多份提案提交并被市委会采纳作为市政协大会交流材料。我区民革党员中现有市政协委员6人,区政协委员7人,他们积极履行职责,建言献策,深入调研和思考,提出了很多有水平、有独特见解、可行性强的提案、议案,为市、区经济文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2008年市中民革总支提交的《构建和谐社会,打造特色文化社区》的提案被列为区重点督办提案。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要求我们要有深远的战略眼光,还要有解决当前突出矛盾的能力,这种能力更多的还体现在我们的本职工作中。在我们民革市中队伍中就有这样一批精于业务、勤于钻研、默默奉献的中坚力量,他们活跃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充分发挥着骨干带头作用。如实验中学支部,大部分成员是重点高中的骨干教师,他们在教育战线上兢兢业业,刻苦钻研,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主委龚红戈多次获得全国奥林匹克竞赛优秀教练员称号,副主委陈军被授予“齐鲁名师”、山东省“特级教师”称号。2007年济南市名中医专家评选活动中,市中医支部老主委乔鸿儒、梁安民分别被评为“济南市名老中医”、“济南市名中医”称号。

三、关注民生,服务社会,共创和谐。

促进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民革市中党员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特长,积极开展扶贫助困、捐资助学、义诊咨询、文艺演出等社会服务活动,宣传先进文化,扶助弱势群体,体现了民革党员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0073月民革市中区总支组织了爱心捐赠活动,为济南大学新野农村发展促进会农民工子女小学的孩子们赠送价值千余元的课外读物及学习用品,济南教育电视台、《生活日报》等多家媒体到现场进行报道,324民革中央《团结报》给予了报道。

2008年汶川地震牵动着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广大党员通过单位、社区、慈善组织自发向灾区奉献爱心,捐款捐物累计达14400元。在抗震救灾中表现最为突出的是综合二支部组织委员杨一伟同志,作为市建委的骨干力量,在了解到济南市要派人员前往灾区援建7000套过渡性安置房的消息时,杨一伟主动请缨,于522作为首批援建队员奔赴灾区一线。因其在灾区援建中的突出表现,受到济南市援川建设前方总指挥部通令嘉奖,被省人事厅、省建设厅授予先进个人记二等功奖励。文教支部省歌舞团独唱演员李迎春多次赴北川参加抗震义演,被民革山东省委评为抗震救灾先进个人。

市中医支部,1994年及2004年两次获得“全国民革先进基层组织”称号;2005年获得“全国社会服务先进集体”称号。他们传承有序,数十年如一日坚持到农村和山区义诊,为希望小学的师生义务查体、到农场开展义诊活动。市中医支部还充分发挥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优势,奔赴商河、济阳等县级中医医院开展服务活动。为那里的老百姓义诊,帮助基层医院解决疑难问题,并精心培养了一批专业技术人员,受到当地统战部门、医院领导以及病人们的广泛认可,体现了民革党员良好的业务素养及奉献精神。

文教支部以教育和文艺界人士居多,他们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民革市委及市中区总支组织的各项活动,主动开展文化进社区、文化下乡等活动,为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构建和谐社区做出了积极贡献。文教支部老主委张秋萍老师,70多岁高龄,数十年如一日指导经五路小学军乐队训练,在各类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并参加省市各种大型迎宾活动。区文联的许媚、张霞等党员多次参加齐鲁晚报组织的抗震救灾、牵手北京08奥运等大型公益演出。综合二支部主委刘剑峰发挥自己的书法特长,每年春节义务为十六里河镇群众书写春联。综合一支部陈亮身为律师事务所主任,热心公益活动,所在的山东沃德律师事务所被团省委评为山东省青少年优秀维权岗。

多年来,我区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开展了丰富多彩、卓有成效的服务社会活动,为和谐社会建设做出了无私奉献。

新时期,新班子,新要求,我们还有很多工作有待加强和提高,我们将振奋精神,奋发图强,在民革济南市委、中共市中区区委的领导下,继承和发扬民革的优良传统,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