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嘉定
1963年,我于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后,分配到山东大学先后担任物理系助教、光学系助教、讲师、副教授和教研室主任。在党委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我的教学科研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教学科研领域涉及物理学、光电技术、计算机应用和技术经济,在国际和全国性专业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完成省科委“电子光学油料(料食)品质分析仪”科研项目,并获得1978年山东省科技大会奖。
我于1987年加入民革,1988年10月任市民革副主委,自1994年2月起历任两届市民革主委。当时我已经57岁了,对于一般人来说,这个年龄已经临近退休了,但是中共党委却在此时对我委以重任,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我不能辜负中共领导的重托,我要在有生之年发挥余热,用我的毕生所学为社会多做贡献。在中共济南市委、民革山东省领导的指导帮助下,依靠市民革领导班子集体智慧,依靠民革市委机关、基层组织和党员共同努力,我坚持做到大事不推诿、小事不独揽,扎实工作,有序推进,在自身建设和参政议政中取得了一定成绩。
系列活动聚人心 自身建设焕新颜
中共中央(1989)14号文件发表以后,民主党派参政党的性质、地位得以明确,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成为民主党派的重要职能。在落实这个重要文件的过程中,我于1994年当选市民革主委,工作中发现当时市民革的整体情况是好的,但也存在着与参政党的地位和作用不相适应的一些问题:一是民革党员参政党意识相对淡薄,年龄结构、素质结构不尽合理;二是基层支部党员老龄化现象日趋突出,基层支部活动冷热不均;三是民革市委机关各项管理制度不健全,职责不分,政令不够通畅,不能有效地推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针对这种情况,我与驻会同志密切配合,首先从建立健全机关规章制度、规范工作岗位职责入手,推动机关工作令行禁止、有序运转。在机关开展了“学理论、学知识、学做人”的“三学”活动。通过各种形式的政治理论、业务学习及民主生活会等活动,全面提高了机关干部能说、能写、能干的综合业务能力,树立起“队伍精干、纪律严明、制度健全、运转有序、办事高效、服务优质”的机关形象。有了得力的机关工作班子,我们又通过深入开展“爱我中华”系列活动,包括“五三”惨案报告会、爱我中华演讲会、爱我中华演唱会、爱我中华笔会、组织参观《历史不会忘记》大型图片展和台儿庄大战遗址、纪念馆等等,以此将一潭死水搅活,强化民革党员参政党意识,增强了民革组织的凝聚力和活力。
2001年7月,市民革召开学习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座谈会。(中为市民革主委姜嘉定)
在中共济南市委统战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爱我中华”系列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有声有色,深入扎实,卓有成效,极大地激发了广大民革党员的政治热情。特别是民革的一些老同志,不顾年高体弱,积极撰写稿件,参与我们的报告会和演讲会,热情讴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充分体现了民革党员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的满腔热忱。结合“五三”惨案报告会,我们还特别邀请了蔡公时烈士之子蔡今任先生从台湾前来参加报告会。并陪同蔡今任兄妹凭吊了其先父殉难处,寻访了“五三”惨案有关遗址、遗物,把爱国主义教育与加强对台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取得很好的效果。
1996年又举办了政治思想工作研讨会,将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以及
“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政治理论研讨与学习先进人物结合起来,先后组织机关干部、市委委员参观孔繁森纪念馆,参加马绪涛同志事迹报告会,借此提高民革党员的政治思想觉悟。
1997年初开始,又相继开展了“迎港回归”系列活动,包括“恭贺新喜,迎港回归”联欢会,“迎回归,话统一”报告会,迎港回归义诊活动等等,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
另外,我们还围绕济南解放五十周年、建国五十周年、人民政协成立五十周年,配合市委统战部统一部署,组织、筹划了丰富多彩的“双迎一庆”活动,以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为主题的“风雨同舟五十年大型文艺演出”,获得社会各界的好评,不仅扩大宣传了爱国主义,推动了济南市的精神文明建设,而且树立了民革良好的社会形象,增强了民革整体活力。
同时,民革市委领导班子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我们把1997年确定为“政治交接年”,通过举办新委员学习班,进行统战理论、民革章程等全面培训,理顺主委、副主委、秘书长的岗位职责,强调班子成员做到“到位而不越位,补台而不拆台”,从而形成一个紧密配合中共济南市委各项工作部署的人心齐、路子正、领导得力的坚强的领导集体,得到市委统战部领导的充分肯定。
参政议政聚群智 履职能力大发展
参政议政是民革工作的重要职能,我们为此进一步完善参政议政工作机制,专门成立了“议政工作委员会”;在机关设立“议政调研处”;建立了“议政日”制度;在基层确立“一人一案”、“一支部一精品”、“一区工委一调研报告”制度。这些制度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为参政议政工作提供了组织上的保证,使民革的群体智慧和整体优势得以充分发挥。为了进一步强化参政议政职能,我们把2000年确定为“参政议政年”,由分管副主委亲自挂帅,驻会领导靠上抓,机关专职干部组织协调,基层区工委和各支部整体配合;并加强参政议政主体建设,通过召开座谈会、举办培训班等形式,培养参政议政骨干队伍,提高参政议政的能力和水平;疏通参政议政渠道,与政府有关部门建立了对口联系,围绕我市中心工作,成立专题调研组,参大政,议大事,增强了参政议政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本着“尽职而不越位,帮忙而不添乱”的原则,我们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任务和形势要求精心选题,撰写政协提案,为济南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1995年,为配合贯彻落实《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我们提出《关于建立济南五三惨案纪念碑的建议》,并作《重温历史、激励爱国主义热情》的政协大会发言。会后,市政府拨款在趵突泉公园东门北侧建起了“济南五三惨案纪念碑”。1996年,我们提出《开展全民礼仪教育,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建议。1997年,为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定》和迎接香港回归,我们提出《创建文明城市,争做文明市民,喜迎香港回归》的建议,被纳入全市开展“争做文明市民活动”和《中共济南市委“九五”期间精神文明建设规划》。1998年,《消除白色污染,变废为宝》的提案在市政协会上提出后,谢玉堂市长当场作出批示:“这个建议很好,是一个发展乡镇企业的路子,请安排一名副局长,在市周边安排一个乡镇企业,把这个项目攻下来。”像这种当年提案当年见效果,在历年的市政协提案中还是第一份。该提案引起社会普遍关注并被推荐为1998年度全省优秀提案。1999年,我们又在此基础上就提案落实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提出《继续加强措施,消除白色污染》的提案,谢玉堂市长再次亲笔批示,市政府决定停止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新建生产项目的审批。2000年,根据市长出题目完成的《关于济南市化工产品结构调整的建议》的政协大会发言,以其论证有据、建议可行,谢玉堂市长当场批示,有关部门高度重视,采纳了我们的建议。2001年,为进一步加快我市经济发展的步伐,我们在归纳梳理基层提案的基础上,由主委会领导与基层参政议政骨干组成调研小组,先后赴上海、临沂等地调研,形成《关于加快发展我市电子商务的几点建议》的政协大会发言,并就我市“十五”规划中关于商贸流通的发展向市政府建言献策,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责令有关部门认真办理。
在参政议政取得一系列成绩的同时,基层组织面貌也呈现了可喜的变化,基层工作实现了两个转换,即基层组织活动由联谊型为主转换为以参政议政为主;工作重心转换为以广大在职的中青年骨干为主。我们在保持稳定、传承有序、尽量向单一支部过渡的原则指导下,对基层组织进行了调整和整顿,成立了4个老年支部。调整后的基层组织,既便于接受中共地方党组织的领导,又便于发挥在职的中青年骨干人才整体优势,老年支部同志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作用。
为使基层工作更上一层楼,我们又把2001年定为“基层创优年”。针对民革基层组织结构分布不平衡而各有长短的现状,我们发出“横向联合、优势互补”的倡议。在基层创优活动中,各支部以参政议政工作为中心,或分兵出击,或合力进攻,或请进来,或走出去,既突出各自优势,又借用各家之长,创出了可喜的业绩,使民革基层普遍开花,呈现一派生机蓬勃的局面。
2001年12月,我从民革领导岗位上退下来,新一届领导班子走马上任。看到今天济南民革的崭新面貌,每当听到济南民革取得的一个个成绩,我为自己是一位民革党员而感到自豪。我在市民革任职期间,民革组织得到壮大,参政党的意识进一步强化,各项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民革事业良性发展。为此,我感到十分欣慰。
写到这里本该住笔,但回忆起那些往事,那些记载着我人生辉煌的岁月,那些民革带给我的诸多荣誉,不由得想说几声感谢:感谢中共中央(89)14号文件这一政策的落实,为我参政议政搭建了施展才华的舞台,感谢党对我的信任和培养,感谢中共领导对我的关心和支持,感谢主委会领导班子对我的信赖和维护,感谢民革党员对我的厚爱与支持,感谢民革市委机关同志的努力工作,把主委会的决定落在实处,才能取得如此的成绩。是他们成就了济南民革历史的辉煌,是他们成全了我对民革事业的不懈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