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守华
我是一个有近三十年党龄的民革老党员,也是上世纪80年代初济南市民主党派恢复活动后发展的首批民革党员。1982年加入民革组织,此后连任五届民革市委委员,三届民革市委常委,两届民革市委副主委。
1982年,中共济南市委副书记翟永浡(右)接见参加全市台属座谈会的台属代表。(中为崔守华)
1986年,我由济南玛钢厂调至营市街办事处任办事员,代槐荫建筑机械厂厂长。1990年,为落实中共中央(89)14号文件精神,在中共槐荫区委推荐下,被任命为槐荫区监察局副局长。1993年,调至槐荫区审计局任副局长。1997年,我担任民革济南市委副主委,并被直接破格提升为槐荫区人大副主任。期间历任区、市、省三级政协委员,区、市人大常委;还担任济南市监察局特邀监察员。另外,我还一直担任着市台属联谊会副会长,槐荫区台属联谊会会长之职。由于学习认真工作努力,我还曾被评为省、市优秀民革党员,市优秀人大代表和区优秀政协委员。
作为一名民革党员,我始终认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肩负的使命神圣重大。为更好地履行职责,我应该本着“参政议政必须讲政治,必须时时讲事事讲”的原则,正确履行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职责, 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于是我主动深入群众,多方调查研究,了解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其中多数被《山东法制报》《大众日报》等新闻媒体报道并被相关部门积极采纳。
作为一名担任实职的民主党派干部,面对自己所处的特殊地位,在工作中,我从来都是“组织上服从,大事上协助,决策上监督”,为党委和政府服好务。做到既做好本职工作,又发挥好参政议政功能,搞好与党内干部的合作共事。我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忘记自己的“特殊身份”、“特殊使命",那就是——既要当好一个国家公职人员,又要做好参政议政的代表,实现一肩双挑。
在实践中,我得到了这样的体会:要做好本职,就必须在工作中加强学习,注意总结;并且注意探索新问题,搞好调查新研究。要尽力做到掌握第一手资料,多知情,知真情。要积极参政议政,通过议政献计推动参政,不断提高参政的能力和议政的水平。
我到政府部门担任实职以后,与中共党组织和中共党员干部接触多了起来。给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在日常工作中,中共党员干部并没有把我这个“民主党派”当作“外人”,而是对我信任有加,依赖有加。例如,在审计局任职时,局长是中共党员,但局里召开中共党组织会议时,他总是邀我去参加。中共党组织的信任,增添了我的工作信心,这不仅使我学到了中共党组织的工作经验,同时还使我能放心展开手脚工作。之后,我把在工作单位学到的中共党组织的优良作风和工作经验推介给所在的区民革支部,明显促进了民主党派自身的建设和发展。
我常常会想到这样一个问题——如何才能把握好自己参政议政的角度,履行好自己的岗位职能,切实发挥出自己应有的作用呢?
之所以思考这个问题,是因为民主党派干部到政府部门担任实职,其工作做得如何,会直接影响整个民主党派的形象。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同时也影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贯彻落实。
在任监察局副局长时,我分管信访工作。在群众来信中提出的案例,有的理由实,眉目清,好处理;但也有许多是说不清,道不明的糊涂案。要处理这样的案例,难度大,需要做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所以一般工作人员都不愿插手。不过我对待案件的态度向来都是一致的:不管案件大小、难易,我都是一丝不苟地认真对待,处理解决。
1991年,有居民举报区政府的某职能部门对他和邻居的宅基地纠纷处理不公。这是一件民告官的案子。了解案情之后,政府里有的人认为不好处理,压下去算了。但我却坚持,案件不但不能压,而且一定要迅速调查清、处理好。于是我和工作人员一起到现场找户主调查,了解第一手材料。为了把事实搞清楚,我亲自爬房顶,与其他人一起查基线。经过实地勘察调解,终于理清了两户的纠纷,并协助有关部门妥善地处理了这件事,在广大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
为了更好地参政议政,我平时深入到群众之中,了解人民群众中的热点问题。一次在深入群众时,我听到有人反映某蔬菜批发市场管理不严,有对菜农强行压价卸车、乱收费的现象。为了摸清情况,我带领几名工作人员多次到该市场暗访调查,掌握资料,同时又主动与工商管理局联系.协助有关部门妥善处理——张贴告示,明令法纪,整顿市场秩序,很快制止了这种行业不正之风,得到群众的欢迎和认可。1995年,麦收大忙之际,得知段店镇新庞村停电,严重影响麦收时,我马上到现场考察办公,立刻以人大代表名义,找到当地供电部门进行协调处理。就在当天下午,该村通了电,解决了麦收的燃眉之急。为此,我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人民的好代表”。
自担任槐荫区人大副主任后,我每年都主动向人大党组汇报思想工作情况,以期得到人大党组的理解和支持。因为我清楚地知道,只有在党组帮助下,我才能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价值。因为得到党组的支持,我分管的信访、老干部和其他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明显成绩。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一周年纪念表彰大会上,区人大老干部支部在全区28个老干部党支部中独自获得先进党支部光荣称号,支部事迹还在全区老干部党支部经验交流会上做了通报,得到了全区上下的赞誉。
我始终认为,对于我们民主党派而言,“荣辱与共,肝胆相照”并不是一句空话。
在1989年政治风波时,我正在市里参加民革举办的党员学习班。当看到市政协大楼对面有其他党派打出“坚决支持学生游行"的标语时,在场的某些党员显得很激动,提出我们应该怎么办?我当场就明确表态:“我们作为民主党派,必须跟党中央保持一致!”
1990年进机关工作,发现当时有些同志思想比较混乱。有些老同志不满,在社会上发牢骚,有的中共党员在中共党内会上发牢骚……我当时对身边的人说,“作为一个民革党员绝对、绝对不能乱发意见,说不负责任的话语!”2003年政府班子换届时,鲍市长做了《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的发言,强调指出,要广泛征集民主党派的意见。市政府一位领导当时说已经修改到二十四稿了,意思是不会有什么问题了,不用再改了。而当时的我认为,这是政府向民主党派征求意见,自己作为在政府中担任实职的民主党派成员一定要认真对待。结果把草稿拿回去一看,还真发现了问题——《征求意见稿》里说,“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表示感谢",其中就没提到人大、政协和民主党派。当时我认为,如果较起真来,这份稿子一读,可不知会得罪多少同志!于是当时我就提出了这个问题。后来在正式的大会报告中,鲍市长的发言不但加上了人大、政协、民主党派,还把其他各界人士也都点到了。
我认为,对社会上存在的贪污腐败和行业不正之风现象如果不能认真加以解决,那势必会影响到党和人民政府的形象。我曾经认真研究过腐败现象和行业不正之风产生的根源,个人认为其根源有四:
一是对干部教育不够;
二是部门制度不健全;
三是对职能部门缺乏监督;
四是执法不严。
为此,我向党委和政府提出建议:对政府机关人员要深入开展廉政教育;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廉政制度,建立有效可行的防范和约束机制;要充分发扬民主,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各民主党派以及人民群众的监督;对贪污受贿等腐败分子要坚决以法惩处。
我的建议在省政协七届一次会议上被作为重点发言,并被《大众日报》所刊载。我在省政协七届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充分发挥民主党派界别的作用》的提案,被省政协所认可;在省政协七届五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在精神文明建设中要十分重视民主党派的作用》的提案,同时受到省委宣传部的高度重视;在区政协会议上,我以民革区工委的名义提出的《关于建立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联络员制度的建议》,受到中共槐荫区委认可——之后中共槐荫区委根据这一建议,于
通过认真学习和多年实践,我深深认识到,对于我们民革而言,最关键的就是要把握好参政议政的特殊角度和力度,要处理好以下关系:
与中共基层组织的合作关系。
作为民革成员,一定要把自己置于中共党组织的领导之下,服从,支持,紧密配合中共党组织的工作。我常以下面四句话来要求自己,即“职务上服从,决策上献计,大事上监督,行动上合力”。
党员与党派自身建设的关系。
在政府担任实职后,我学习机会多了,了解政府情况的渠道也多了,于是我坚持将自己学习了解到的最新政治信息和当前形势情况向所在的民革支部传达,听取大家的建议,从而发挥集体参政的作用,较好地促进了党派自身的建设发展。
参政与议政的关系。在这方面我的体会比较深刻,具体讲有五点,即要:
坚持一个基本点,选好一个立足点,掌握一个出发点,找准一个切入点,占据一个制高点。
坚持一个基本点,就是指作为参政党,要站在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样一个基本点上做好自己的工作。
选好一个立足点,即在不同的政治场合,根据我党需要站在不同角度讲话。
掌握一个出发点,就是自己要清楚:在公开场合发言,为什么要“这样”说话,而不是“那样”说话,说话的目的是什么。作为参政成员,绝对不能随意发表言论。
还有,就是找准一个切入点。作为民革党派,我们参政议政的议题很多,关键是选择从哪个角度入手去切入。
再就是占据一个制高点,就是要求参政议政的基点要站得比较高,提案要有份量,有水平。提案要有前瞻性,又要有可操作性。其实政府欢迎我们提出政府忽略的问题,这样才有助于发挥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作用,帮助政府提高行政效率和行政水平。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帮助政府确立行政决策,要像啄木鸟捉虫一样,是为了把大树上的虫子吃掉,使大树更好地成长,而不是把大树“啄”死。
我是到政府担任实职的少数民主党派成员之一。多年的工作经历使我深刻认识到,党外人士到政府部门任实职,这是中共与民主党派“长期合作、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真实体现,是推进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措施之一。参政议政,要从国家大政方针、宏观政策来统筹考虑,不要就一些微观琐事纠缠不清。而要达到更好的议政,通过议政献策推动参政,就必须要努力学习中共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以不断提高自身参政的能力和议政的水平。这样“有为才能有位”。
当代中国,台海两岸和平统一,是华夏儿女的共同心愿。作为台属,我自始至终认为,对台宣传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我的父亲崔传杰,是黄埔军校三期学员,在抗战时期曾为李仙洲将军的副官,曾任济南绥靖区司令部副官处主任。济南解放时父亲去了台湾,而我却是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在党的阳光温暖下成长起来的新中国人。
60年代,济南市委对台宣传办公室组织我们对台宣传,并在山东电视台录制节目。80年代初,我加入民革,特殊的亲属关系和党的培养期待以及所从事的民革工作更为我做好对台工作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从此,我更加积极地参与台属联谊活动,参加台情分析会,与台湾亲属保持密切联系,努力为台海两岸的交流发展尽着我的绵薄之力。后来,我还担任了槐荫区台属联谊会会长和济南市台属联谊会副会长,并积极发挥作用。
我在台湾有两个弟弟:大弟崔守中是知名的工商界人士,二弟崔守平是台湾有影响的文艺界人士。
弟弟们每次回来,经常受到市、区领导和有关部门的热情接待,特别是看到我在政府中任职,这使他们深切感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好,没有“记旧仇”。他们表示回台后要多做宣传,愿为祖国和平统一,搞好家乡建设多作贡献。
后来的事实证明,弟弟们回到台湾后,确实做了大量工作。2007年春节期间,在齐鲁电视台和台湾东森电视台的联合帮助下,我们全家老少三代与在台的两个弟弟及其亲属通过卫星,面对面地庆贺了新春佳节。节目在大年初二播出,在两岸同胞中引起强烈的反响。
我的一生,从满头青丝到鬓发染霜,最辉煌的一段已经走过。回顾近三十年自己的所作所为,我对自己充满自豪。因为我认为作为一名在政府部门担任实职的民革党员,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山东和济南的过程中,我已经尽了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已经无憾无悔。 “少年轻岁月,迟暮惜光辉”,我将会更加珍惜未来的日子,为富民兴鲁、振兴济南、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附:崔守华诗歌
台湾纪行(一)
台北泣雨挟寒风,先父陵前放悲声。
六十二年还夙愿,父子相见仙池中。
台湾纪行(二)
天蓝云白艳阳红,日月同辉见奇景。
山水一色风拂面,阿美唤我入仙境。
台湾纪行(三)
高山乌龙世闻名,森林铁路绕山行。
阿里山颠观日出,云海漂浮晚霞红。
台湾纪行(四)
八五摩天观高雄,西子夕照波浪涌。
华灯初上游爱河,六合小吃不夜城。
台湾纪行(五)
佛光照我往屏东,海峡右岸任驰骋。
垦丁双鼻闻三海,南湾忽起落山风。
台湾纪行(六)
八仙送我花莲行,回归线上踏歌声。
一步横跨双热带,石梯观潮耳欲聋。
台湾纪行(七)
台北高雄到台东,处处洋溢兄弟情,
心系统一反台独,历史潮流谁抗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