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党员风采 >

勇于开拓的当家人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作者: 浏览量: 字号:【 (双击滚屏)
勇于开拓的当家人
作者:admin 文章来源:济南民革网 更新时间:2010-01-19

 

——记民革济南市委原副主委唐增瀛

 

 

  唐增瀛19456月生,19891月加入民革,19974月当选为民革济南市第四届委员会副主委,200112月当选为民革济南市第五届委员会副主委,20021125因公不幸殉职。

提起唐增瀛,良香宾馆职工都称呼他“时代的弄潮儿”。1990年他出任良香宾馆总经理,凭着自己的聪明才干和开拓进取的精神,将一个濒临倒闭的市粮食局招待所救活,并改建成一座集住宿、餐饮、娱乐、商贸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涉外宾馆,年创利润达100多万元。他的成功,不仅浸透了自己的心血和汗水,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一个民革党员的自信。1994年他荣获民革全国优秀企业家光荣称号。自1992年曾连续三年被评为省粮食系统先进工作者。


 

临危受命  勇挑重担

良香宾馆座落在天桥西侧繁华热闹的天成路上,它以清新、明丽,颇具现代都市风采的门面,向人们展示了这位总经理的精神风貌。

90年以前,这里还是一个脏乱不堪的小小招待所,由于管理不善,长期亏损,职工怨声载道,内部一片混乱。接受这项工作之前,粮食局领导明确表态:“局里打算让你去收拾招待所这个烂滩子,要钱没有,可以给政策,你干不干?”唐增瀛认为自己是一名民革党员,中共领导这么信任,自己哪有含糊的理由,干脆地说:“我干。”这充满自信的回答,却从此背上了沉重的负担。

几天后,他带着局里拨给的五万元宾馆筹建费走马上任了。眼前的情景比他想的还糟:连辆三轮车也没有,简直太穷了!上任不到两天,带来的五万元筹建费就因偿还外债用去了47000元,剩下的3000元连职工发工资都不够,翻开账本一看,账面上还有近十万元的债务,这下他头上可冒出了冷汗。连职工工资都保证不了,谁还听我这个当头的?建宾馆岂不更加渺茫?那几天,他走东家,串西家,向过去的兄弟单位伸出求援之手。工资,终于如期发给了职工,职工揪紧的心松弛了下来,对唐增瀛这个新领导的期望也多了几分,人们都想知道他打算带领大家怎么干。

这一天很快就盼来了。在全体职工大会上,唐增瀛分析了招待所亏损的原因,铿锵有力地说:“上级让我和大家一起努力,把原来的招待所改建成宾馆,我没二话。我的想法是,既然要改,就要改好,要改得硬件基础好,软件水平高,服务意识强,管理上档次,要改得不仅主业红火,而且副业兴旺,要改得让我们大家伙儿的日子越过越好过!”职工们的心让唐总经理的一席话说热了,他们憋着一股子劲,准备大干一场。

 l9909月,市粮食局招待所改建工程正式开工了。同时,济南市第一块“粮油贸易部”的牌子,挂在了招待所门口的墙上。从此,唐增瀛便没有了白天黑夜,没有了星期天、节假日。在烈日炎炎的夏日,他身先士卒带领职工一起清理出十几车垃圾,手上磨起了血泡,但他仍然笑呵呵的。他因疲劳过度几次被送到医院治疗,又几次从医院跑回单位继续和职工们战斗在一起。晚上,他的办公室里依然灯火通明。

辛勤的汗水,换来了累累硕果。唐增瀛带领全体职工,仅用半年时间就把全部旧客房、餐厅改装一新,并且实施边建边经营粮油贸易的方针,年底不仅还清了贷款本息,还上缴利润28万元,职工人均收入比上年翻了两番。

改革创新  创造辉煌

成绩面前唐增瀛没有沾沾自喜,而是平静得如一泓秋水。其实,他在平静中又酝酿着一个惊人的构想。他从干部人事管理入手,开始了他的新举措。对干部、职工一律实行公开招聘,能者上,庸者下,彻底砸碎了铁饭碗。通过平等竞争一次聘用了五名德才兼备的经理,将两名不称职的合同制工人限期辞退,让一名不称职的经理当了工人。这样以来,干部职工的紧迫感和危机感增强了,优化组合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良好的内部管理机制,使宾馆工作大有起色。

199116,改建一新的良香宾馆以崭新的面貌举行了隆重的开业典礼,全国200多家关系单位代表前来祝贺,看着良香宾馆富丽堂皇的接待大厅,洁净典雅的客房,中西合璧别具一格的餐厅,同行的朋友们不禁交口称赞。从此,良香宾馆以优雅的环境,一流的服务不断赢得顾客的赞誉。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中,是守业还是创业,唐增瀛的举措十分明确。他在完善宾馆内部机制的同时,大胆开辟了“以一业为主,大力发展多种经营”的新领域。一年内,先后在济南成立了“粮油贸易部”、“出租汽车公司”,在上海浦东新区开办了“东方粮油贸易公司”。良香宾馆在唐增瀛的领导下,不仅顾客盈门,主业红火,而且粮油贸易开展得十分活跃,副业兴旺。用唐增瀛的话说 “良香宾馆四年上了四个台阶”,年年创利润过百万元,形成了良性循环,不仅企业效益大增,而且职工收入大幅度提高,人均收入近千元。

建功立业  服务社会

唐增瀛致富不忘济困扶贫。1991年江苏、安徽发生特大洪涝灾害,唐增瀛组织职工奋战28个昼夜将购进的优质小麦28000吨按收购价格发送到灾区,这批粮食装运近十列火车,按每人每月40斤计算,足够140万人吃一个月,有力地缓解了灾区人民吃粮的困难。如按小麦每公斤2分钱利润计算,仅此一项就相当良香宾馆百名职工向灾区每人捐款5600元。事后,江苏、安徽两省粮食厅专门给山东省和济南市有关部门发来感谢信,高度评价了良香宾馆的奉献精神。唐增瀛却说:“我们奉献的仅是微薄之力,因为我们牢记一个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祖国和人民。”

当年7月,民革贾德义同志突然病故,遗下一个多病的妻子和两个正在求学的孩子,生活来源骤断,甚是悲惨。民革发出济困扶危的倡议后,唐增瀛及宾馆其他干部带头捐款2000元,得到民革全体同志的高度评价。

在良香宾馆只要提起唐总,职工们都会夸赞说:“我们有一根顶梁柱,跟着他干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他关心职工的利益,体察职工的生活。宾馆一位病退两年多的职工,家庭生活拮据,他多次前往家中慰问,并组织干部职工两次捐款。一位上班仅一个月的临时工,因父母双亡,下有弟妹4人,生活困难,当他得知情况后当即动员全体职工爱心捐赠……一桩桩暖人心怀的事情牢记在每位员工的心中。

合作共事  建言献策

唐增瀛不仅是个开拓者、实干家,而且还是一个与中共领导合作共事的典范。唐增瀛深深懂得,自己取得的成绩是与中共党组织的支持和配合分不开的,没有良香宾馆党委的支持,就没有良香宾馆的今天。唐增瀛在与中共党组织长期合作中,主动征求党委的意见,同时,也积极帮助宾馆党支部做好各项工作。他认为,这是一个民革党员应尽的职责。

19974月,唐增瀛当选为民革济南市第四届委员会副主委。他关注民生,关心社情民意,经常参与民革市委提案的调研工作。作为市政协常委,唐增瀛较早关注到秸秆焚烧对城市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通过到上海、南京等先进省份进行考察研究,再加上在济南的实地调研,他在市政协十届三次会议上提出了“多种技术并用以解决秸秆焚烧问题”的提案,在使用传统处理方法的同时,提出四种解决途径:一是引进和借鉴国外秸秆粉碎翻压机械和技术,研究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秸秆粉碎翻压机械;二是把收获的各种作物秸秆按一定规格要求,覆盖在果树根底下;三是利用国外秸秆氨化、糖化等先进技术,将秸秆变为饲料,用于畜牧发展;四是将秸秆处理、加工制板,实现以草代木。这份提案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对我市综合治理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起到了极大地推动作用。

唐增瀛的成功就在于他的付出,他的自信,他的拼搏,而支撑他的信念就在于他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他坚定不移地在党的领导下,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勇于开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