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根植于中国社会的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之中,具有中国特色,是一个全新的政党制度模式。爱国统一战线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为取得革命和建设的胜利,与各阶级组成的政治联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参加的广泛的政治联盟。爱国统一战线的主要任务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争取台湾回归祖国,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是人民政协,各党派在人民政协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和实现互相监督。
各民主党派在履行参政议政职责、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的过程中,形成诸多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且体现出与中国共产党、其他社会组织的差别性。这些特点、优势和不同不仅使各民主党派的作用得到了更好地发挥, 也成为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具有旺盛生命力的重要因素。同时,各民主党派在与中国共产党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合作历程中,形成了许多优良传统及其这些传统在思想上、政治上的交接,也构成了参政党独特的政治优势。上述这些特点、优势和不同,具有有机统一的特征,他们的共同指向,形成了各民主党派的参政党特色。
一、民主党派高层次的超脱的政治地位
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领导,使各民主党派适应当代中国社会政治运动规律,也使各民主党派获得了一种高层次的超脱的政治地位,从而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有些人则认为各民主党派的“超脱的政治地位”就是说了不算,是不承担责任。这种认识是肤浅的也是消极的。从与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的历史和现实的经验来看,各民主党派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也是因为中国共产党能够接受各民主党派的选择。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曾经说过:“ 我们有意识地留下民主党派,让他们有发表意见的机会”,“一切善意向我们提意见的民主人士,我们都要团结。像卫立煌、翁文灏这样的有爱国心的国民党军政人员,我们应当继续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这对党,对人民,对社会主义比较有利。”中国共产党顺应历史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留下”民主党派合作共事,这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智慧,民主党派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也是顺应历史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政治智慧。
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中国共产党处于决策和决策的执行者的地位上,观察和分析问题具有他们的优势和特点。而参政党处于非决策和非执行者的地位也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优势。在这一点上,参政党可以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弥补执政党的某些不足。特别是当一些国家机关形成了自己的部门利益要求的时候,参政党超脱的政治地位,反而可以显示出自己不受局部利益干扰的优势,可以从旁观的角度,发现一些为当局者不易发现的问题、提出一些当局者难以找到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发挥其独特的作用。显然,一般的社会组织是很难形成这样强的特色的。
二、民主党派代表不同利益群体的广泛性,具有其群体利益表达的特殊性
作为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者,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国家机关倾听和接受参政党的诉求,与其概括和整合社会公众诉求是一致的。从参政党的角度看,参政党代表一部分社会公众的利益诉求,但其表达利益诉求的直接对象是执政党和国家机关,它们可以在国家政治生活中通过一些特有的程序进行表达,与其他社会组织相比,参政党在利益诉求的内容和形式上具有自己明显的特点。
(一)民主党派的利益表达在内容上具有特色和优势。各民主党派分别联系了不同的社会阶层和群体,这些阶层和群体利益除与国家和民族整体利益有着基本一致以外,还代表他们自身的具体的意见和要求。了解这些具体的意见和要求对于执政党和国家机关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些不同的视角和特殊的要求会使执政党和国家机关的决策更加完善,使决策的执行更加顺利。比如,民革成员多为与原国民党旧军政人员和与台湾有联系的社会成员,他们及其代表人物应该是能够反映所代表利益群体的意见和要求的。在实际生活中,民革成员的意见需要通过党派组织的概括、梳理和整合,才能表达为整个党派的意见。为此,民革组织每年召开一次全国性的“参政议政成果汇报会”,把各个副省级以上的民革组织当年的参政议政成果拿来在会上交流,然后,民革中央和参加会议的所有组织都可以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成果,作为它们在全国政协大会或省、市级政协大会上的发言和提案的基础材料。这样整合形成的意见和建议,在一定意义上形成了鲜明的民革特色。
所以,参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向执政党和国家机关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越具有本党派的特色,越显弥足珍贵。
(二)民主党派的高层次、直通车、多渠道的政治表达机制。参政党发表政治诉求的时候,通常是参政党的领导人和执政党的领导人直接就事关国家和民族的重大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进行政治协商。在中央是中共中央领导人与参政党领导人直接对话交流,在地方也是参政党地方组织领导人与执政党地方组织的领导人面对面沟通。按照《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的规定,参政党可以和执政党通过民主协商会、小范围谈心会、座谈会等形式,与执政党进行沟通,可以通过人民政协组织,在政协全体会议、常务委员会会议、主席会议、常务委员专题座谈会、各专门委员会会议进行沟通。除会议协商以外,参政党可以向执政党提出书面建议。除了参政党与执政党之间直接沟通、在人民政协中与执政党及政协各界别共同协商以外,参政党还可以在接受各种媒体采访、发表文章,向公众陈述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等方面,受到更高的关注度。显然,参政党在政治表达渠道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三、民主党派在政治活动中具有联系广泛的特点和优势
中国参政党的职能主要是说,即“说”,也就是议政,但它们并不是只“说”不“做”,除了“说”,还有“做”。在“ 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当中,“ 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执行”,就是“ 做”的范畴。在“ 做”的方面,中国参政党也有它们的突出优势,就是“ 联系广泛”。相当大量的参政党成员不仅在大陆联系广泛,还有广泛的海外联系,比如民革、致公党、台盟等等党派的成员与台湾同胞、与海外华人华侨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有的是“ 血浓于水”的血缘亲情,有的是世谊故交,有的是袍泽学友。这些亲密的关系使参政党成员在“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执行”的时候,因为人事因缘说话方便、办事顺利。特别是在解决联系台湾同胞、推动两岸和平统一方面,参政党可以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是参政党的一个突出优势。
四、民主党派在自身传统方面的特色
在长期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历史进程中,民主党派形成了许多与其自身特色密切相关的优良传统。这些优良传统不仅使参政党得以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成为参政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和政治优势。首先是爱国主义的传统。民主党派领导人,特别是早期的领导人,都是著名的爱国者,而民主党派则都是爱国者的结合体。在中国革命时期,他们始终坚持反对帝国主义及其所支持的国内反动势力的立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他们热爱社会主义新中国,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以后,民主党派广大成员充满热情地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在祖国统一问题上,他们坚决反对各种分裂祖国、阻碍祖国统一的图谋和活动,为争取早日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竭忠尽智。其次是无私奉献的传统。中国参政党的许多成员,特别是许多领导人,他们为中国革命事业曾经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但他们从不居功自傲,从不计较个人名利得失。有许多人,本来可以做更多的工作、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但为了共产党的统一战线事业,为了国家和民族利益,始终默默无闻、踏踏实实地工作,表现出了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在今天,仍然有许多这样的参政党成员,不在乎自己个人的得失,而始终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摆在第一位。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也是参政党的宝贵精神财富。
中国共产党是国家与民族整体利益的代表,各民主党派则分别代表不同利益的群体。在中国这样一个有13亿人口的大国,如果各个方面的利益要求得不到正常的体现,必然会导致社会的不稳定。而多党合作这样一种政治格局,既体现了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一致性,又使各方面、各阶层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都能充分地反映、表达出来,在一致性和差异性不同的调整中使社会达到和谐。
总之,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具有先进性,这是其成为执政党的前提。而作为参政党,民主党派则具有进步性和代表不同利益群体的广泛性。如果民主党派失去“进步性和代表不同利益群体的广泛性”这一政党特色,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的合作就失去了必要性。因此,在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与民主党派的进步性和代表不同利益群体广泛性的参政党特色的结合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