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革济南市委2008年)
农业产业化是解决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多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把推进农业产业化作为夯实县域经济的基础,采取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合作经济组织多元并举,政策引导、资金扶持、技术服务多管齐下,使农业产业化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一、我市农业产业化现状。
截至2006年底,涉农企业资产总额96.8亿,从业人员44899人。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带动农户数达到68万户,其中订单带动农户26.4万户;实现销售收入110.9亿元,带动农户增加收入21.8亿元。拥有圣泉、佳宝、齐鲁大地3家国家级龙头企业,民天、维尔康等16家省级龙头企业,鑫意清真等71家市级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055家。各类农产品交易市场187处,年交易额达100余亿元。
二、存在的问题
(1)利益调节机制不完善。生产者、加工者、经营者之间违约现象常有发生。当农产品市场行情好时,农民违约卖高价,价格低时找企业要求保护;加工企业也不能很好地履行合同,当农产品过剩时,拒收拒购,短缺时,抢收抢购;经营企业,压级压价、拖欠货款现象时有发生。
(2)科技含量不高。良种产业化滞后,目前优质品种多为引进,一般占生产成本的1/3至1/20。信息化建设滞后,据有关资料,美国农业的信息化程度高于工业81.9%,而我市农业的信息化程度则大大低于工业。缺少知名品牌,目前绝大多数农产品仅作为原料进入国际市场。专业批发市场的数字化建设滞后。
(三)龙头企业加工层次偏低,创汇能力弱,抵御风险能力不强。龙头企业多以农副产品初加工为主,出口创汇产品以原料型居多,企业创汇能力较弱,市场主要集中在日本与韩国。目前,发达地区农产品加工率达到60%以上,名牌产品成为龙头企业的主导产品,由此带来稳定的市场与可观的效益,而我市农产品加工率不到40%,精深加工率不到10%,名牌产品比率更低,这不仅难以获得加工增值的经济效益,而且在市场竞争中难以摆脱不利地位。
(四)产业结构雷同的现象较为突出。我市10个县(市、区),产业结构雷同问题十分突出。特别是在近几年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过程中,一些地区不是从当地实际出发,而是效仿先进地区结构调整模式,致使地区间产业结构趋同,不仅阻碍了产业化的发展,而且浪费了农业资源,影响农民收益。
(五)主导产业不突出。我市确立发展的十大特色产业,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已初具规模,但还没有形成气候,没有真正形成像寿光蔬菜这样在全国有影响的主导产业。
三、加快产业化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打造具有强大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推进产业要素的优化组合。龙头企业经济实力的强弱和带动能力的大小决定着产业化经营的规模和成效。因此,要本着“高水平、大规模、专业化、外向型”的思路,突出抓好大型龙头企业的发展。要加快发展龙头企业群体,以资本运营和优势品牌为纽带,整合资源,开展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联合与合作,推进优势产品向优势企业集中、优势企业向优势产业和优势区域集聚。要以市场为导向,既要搞好农产品分级、包装、保鲜等初级加工,更要加快发展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带动农民增收的能力。要重视加强市场型龙头企业的建设,积极发展产地批发市场,不断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
(二)强化农业科技创新,提高科技含量。实践表明,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对农业产业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切实把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科技创新问题作为科教兴农的一个重大问题予以重视。始终把科技进步放在农业产业化建设的突出位置,坚持一抓一个系列,一推一个过程,使新技术、新成果渗透到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的每—个环节,提高全产业的科技含量。良种是农业增产、增效的最重要因素,要抓好种子产业化工程建设,尽快建立健全良种培育、引进、繁育、精选、加工、包装、销售体系,使种子的生产经营形成一个大的产业。要加强农业科技的研究应用,不仅要研究推广栽培饲养技术,还要向产前、产后延伸,研究推广农产品的加工、储藏、保鲜、包装等技术,并努力把这些实用技术送到农民手中,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进程。要进一步完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网络,加强农业科技队伍建设,增加科技投入,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教兴农的新机制,充分调动农业科技人员的积极性。要加强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改革运行管理机制,走市场化经营的路子,使其在科技推广中更好地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要加大对农民群众科技文化的教育培训,积极推进农科教结合,努力提高农村干部群众的科技意识和接受科技成果的能力。瞄准国内外先进水平,加强农业高新技术的开发应用,为农业的发展开辟更为广阔的天地。
(三)完善教育培训机制,提高农民素质。一是抓好农村义务教育,切实解决好广大农村校舍、教师和教学设备等问题,确保中小学的办学经费。采取有效措施,帮助贫困农民的子弟入学,控制新文盲的产生。要改革现行的农村教育体制,完善农村中小学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二是建立健全农村成人教育网络,通过广播电视教育、函授教育、网上教育、职业学校、办培训班等多种形式,搞好农村成人教育。以现有的农业中专及其他职业学校为基地,以农村种养专业户和绝大多数不能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为对象,传授现代栽培技术、饲养技术、病虫害与自然灾害防治等知识,提高科技成果在农业中的利用和普及程度。三是实施“能人”战略,发展中介服务组织,提高农民的经营管理素质。充分发挥广大农民中已涌现出的懂经营、善管理企业家的作用,带动农民提高经营管理水平。通过发展各种类型的中介服务组织,真正把广大农民组织起来,全面提高经营决策能力和利用市场的能力,使农民真正根据市场信号进行决策,根据市场行情变化调整自己的生产行为,使个人收入实现最大化。
(张艳利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