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参政议政 >

加快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作者: 浏览量: 字号:【 (双击滚屏)
加快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作者:admin 文章来源:济南民革网 更新时间:2009-05-27

 

(民革济南市委2008)

 

一、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现状。

“十五”末,全市个体私营经济户数达到15.93万户,比2000年净增2.6万户;注册资本达到254.9亿元, 2000年净增49.3亿;从业人员达到48.03万人,比2000年净增12.8万人。
  全市非公经济(包括第一、二、三产业)完成增加值768.5亿元,同比增长22.8%;实现销售收入2250亿元,同比增长32%;实现利税179.5亿元,同比增长22%。非公经济占全市GDP比重达到4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4%。呈现出支撑起全市工业经济的“半壁江山”、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对外开放的重要力量、工业投入的重要支撑、增加税收的重要来源等特点。

二、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存在的问题。

1)总体实力不强。规模以上仅占全市非公工业企业的5%,过10亿元的仅有力诺、山水和庚辰钢铁3家企业,缺乏有影响、规模大、高科技的骨干龙头企业,规模膨胀企业底气不足。
   
2)发展速度不快。目前,我市县域非公有制经济GDP占全市的比重不足54%,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增加值、实现销售收入和利税增幅分别为26%32%22%,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更远低于省内东部先进兄弟城市和南方发达地区。全市有近30%乡镇和60%以上村办非公工业仍是空白。
  (3)融资渠道不畅。由于受非公有制企业自身经营条件制约,融资渠道受限,银行对贷款存在抵押担保难、跟踪监督难和债权维护难等问题。非公有制企业普遍存在融资难、贷款难、担保难,绝大多数企业很难从银行获得信贷支持,制约企业发展。
  (4)发展氛围不浓。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重视不够,同时,项目审批手续繁杂,审批期限太长,“三乱”现象还一定程度存在。一些行业和领域在准入政策上虽无公开限制,但实际进入条件则限制颇多,主要是对进入资格设置过高门槛。              

5)企业管理水平低,经营者素质不高。相当部分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制度不健全,经营者素质不高,部分企业缺乏诚信、账目不实、偷漏税款、逃废债务、制假售假,成为市场秩序混乱的一个重要根源,资本积累缓慢,各类专业人才匮乏。

6)劳动者权益受侵害现象较为普遍。许多私营企业无视甚至损害工人的最基本的合法权利,导致劳资关系矛盾日益加大,劳资冲突案件也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社会稳定。

7)社会服务体系尚不完善。大量非公有制中小企业特别需要的创业辅导、企业诊断、技术支持、员工培训等政府服务和社会服务,或是基本没有,或是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当非公企业深感创业难、经营难、有了问题解决难,处于无助地位。

三、加快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服务、扶持力度,为之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首先要大力宣传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和氛围。其次是破除一切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和体制障碍。建议抓好以下几件事:1、围绕提供优惠政策、优质服务、优良环境等“三优”为中心作文章,保证政令畅通,政策宽松、服务到位。2、简化办事程序。帮助个体户和私营企业解决立项审批,引进申报,政策咨询和协调关系,对新办非公企业实行“一站式”和“保姆式”服务。3、坚决制止“三乱”现象,实行收费卡制度,统一年审制度,重点企业保护制度,及时处理非公有制企业的各类投诉,维护非公有制企业的合法权益。4、政策用活、用足、用够,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提供宽松的政策环境。5、对非公有制经济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在职称评定、技术申报、评优评先等方面享受国有企业待遇.

(二)健全服务体系,为非公有制经济做好发展保障。     一是建立人才服务体系。一方面积极引进人才。强化人才是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因素的认识,引导个体私营业主树立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另一方面要搞好人才培训。积极组织个体私营业主到先进地区学习考察,利用各种方式全面提高经营者的管理水平,提高整体素质和创新意识,同时建议采取财政给予一定补贴的形式组织和引导有发展前途的私营业主到有关大专院校接受定向培训。二是建立技术服务体系。要逐步建立起市场运作、政府扶持,覆盖全市的科技服务体系,鼓励科研机构和人员兴办一批技术服务机构,大力发展技术咨询、技术评估、技术信息等技术经纪业,向非公有制企业提供价格比较低廉的技术服务,同时,积极帮助、协调前景广阔的企业与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开展技术合作,研发新产品,提升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三)加强非公有制企业自身管理,提高企业素质。引导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一套科学的管理体制,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吸收和引进先进的管理观念和方法,实现企业内部全方位的管理,促进非公企业的快速发展。建立非公企业人才库,通过人才库加强对人才的管理,通过信息资源的整合及有效渠道向中小企业开放,实现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使这些高智力资源发挥最大效能。
   
(四)多种渠道解决非公有制企业融资难问题。一是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改善金融服务,二是采取多种融资方式,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如建立科技创新基金,通过贷款贴息、无偿资助、资本投入等方式,扶持企业发展;三是构建多层次信用担保体系,充分发挥中小企业信贷担保中心作用,吸收民间资本和企业资金参与,增强信用担保能力,从而降低金融部门的借贷门槛,对信誉好效益好的企业每年进行综合评定,提高其信用等级,对信用等级高的企业可以享受优先贷款等一系列优惠措施。四是不断扩大非公有制企业向社会的直接融资,拓宽融资渠道,逐步建立起多元化的融资体系。五是建议政府通过多种方式,积极促进银企合作,切实解决非公有制企业贷款难的问题。   

(五)进一步放宽非公经济的发展领域,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鼓励非公经济通过合资、合作、承包、租赁、收购和兼并等方式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制。积极引导非公经济进入文化、体育、卫生和中介服务等领域开展经营活动,放宽经营范围,凡是国家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的,只要产品有市场,有效益,都允许非公有制经济生产经营,提高非公有制经济在GDP的比重。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及优势产业,彻底改变过去小规模、低水平、低效益的发展模式,努力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实现高能耗、高污染向高技术、高起点、高效益转化,全面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六)加快技术创新发展,提高非公有制企业竞争力。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利用信息化和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一是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与引进创新相结合,努力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产品,加大新产品研制开发力度,加快产品升级换代步伐,培育发展新材料、新能源、机电一体化、精细加工、环保等高新技术新兴产业;二是鼓励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创造条件建立研发中心,加强与高校和科研单位的交流与合作,形成多层次、多形式的技术开发体系,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产品;三是采取贷款贴息、补助资金和风险投资等形式,重点支持非公有制科技企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帮助非公有制科技企业争取国家、省中小企业创新基金。

(七)优化产业结构,为非公有制经济拓宽发展领域。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围绕我市六大产业集群(冶金钢铁、交通运输、石化纺织、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药品)投资兴办企业,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同时引导非公有制经济通过各种形式,积极参与我市国有企业改革。要培植龙头企业,对规模以上龙头企业,予以重点扶持,带动相关产业兴起,尽快形成一批主业突出、实力雄厚的骨干企业和大型集团。要实行品牌战略,引导他们按照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实行专业分工和协作,加速品牌聚集和资本聚集,形成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和较强竞争力的大企业。要放手让各类非公有制企业在一般竞争性领域发展,并在偿还贷款、职工安置、费用收取、企业税收等方面,享受国有企业改革的相关政策,提高非公企业参加国企改革的积极性。

(八)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拓展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空间。,一是大力支持非公企业从事外经贸业务,在产品出口、进出口配额分配、出口退税等方面,与国有企业同等待遇;二是积极为符合条件的非公企业争取自营进出口权,帮助非公企业建立稳固的销售渠道和网络,鼓励非公企业采取多种贸易方式,大力开拓国际市场;三是鼓励具有比较优势的非公企业走出国门,到境外投资办厂,开展加工贸易、服务贸易、劳动合作和科技经贸活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鼓励有实力的非公企业与国外大公司、大财团开展合资合作,推动跨国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