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参政议政 >

关于建立和完善以社区为依托的老年服务体系的建议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作者: 浏览量: 字号:【 (双击滚屏)
关于建立和完善以社区为依托的老年服务体系的建议
作者:admin 文章来源:济南民革网 更新时间:2009-05-27

(民革济南市委2007年)

 

一、面对“白色浪潮”,老龄产业拥有广泛的发展前景。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据有关数据: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到1.43亿人,占总人口的11%,预计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亿。老龄人口问题不但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华传统美德的弘扬,而且涉及到每一个家庭的稳定、幸福。

老龄产业所涵盖的相关行业主要包括针对老年人需求的卫生医疗和健康服务业、家庭服务业、日用生活品制造业、人寿保险业、理财服务、旅游娱乐业、房地产业、教育业、心理咨询和婚姻介绍等。资料显示,我国老年人口消费占总消费的比重每年正在呈不断上升趋势。据有关资料:目前,我国老年人市场的年需求为6千亿元,到2010年,消费规划将超过1.4万亿元,老年人口消费占总消费的比重将上升到11.39%2020年上升到15.43%。然而,实际上,我国每年为老年人提供的产品却不足1千亿元,供需之间的巨大差距让我国老龄产业拥有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存在巨大的商机。

在老龄化快速到来的同时,高龄老人、生活不能自理老人、空巢家庭比例也每年都在增加,对此,我们似乎还没有做好足够的准备来迎接这一“白色浪潮”。纵观我市的老年人现状,人口老龄化形势亦十分严峻。目前,我市60岁以上老年人82.49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4.5%,位居全省第二位;我市老年人口高龄化高峰将出现在201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92万人,老年人口比例将达到15.2%,大大超过我市总人口的年平均增长速度。在诸多老龄化问题中,养老问题被摆在突出位置。前不久,由市老龄办、统计局等六部门联合开展的老年人口调查报告显示,我市80岁以上高龄老人增长迅速,有9.31万人,老年照料服务严重不足。目前,我市老年福利机构养老公寓35处,床位2610张,按照我市“十五”规划中在城区每千名老人有10张床位的要求对照来看,床位严重缺乏,远远满足不了老年人快速增长的需要,社会老养、托老成为不可回避的课题,建立老年照料服务体系迫在眉睫。

据有关调查显示,在我市全部216.63万户家庭中,纯老年人家庭为40.38万户,占总数的18.64%。我市有13.8万老人因身体健康原因不能正常工作或生活不能自理,这一比例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5.5%。这表明,老年人对于生活照料的需求非常大。如何解决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为此,建议对我市老龄人口发展情况进行科学的预测,积极推行养老服务社会化,创办社区家庭养老机构,建立和完善以社区为依托的老年照料服务体系,满足老年人基本生活需求和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二、几点建议

我们认为:在养老问题上,应尽可能地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以最能贴近老年人生活需求为标准,即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的社区养老服务模式。这种养老模式是以老年人的家庭生活照料为主要内容,以日托护理服务和上门护理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体系,包括社区医疗站,使老人在家庭里就可获得社会化养老服务,既解决了家人观念和情感方面的障碍,也解决了贫困老人的费用拮据以及无人侍候老人的问题,还能解决一大批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

1、引导和组织社会力量从事老龄产业,可采取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补贴等多元化的资金投入和经营运作方式,鼓励投资兴办家庭养老院、托老所等,从事养老服务产业。

2、在宣传、舆论上应积极引导和鼓励我市广大市民居家养老。由于中国人的传统习惯,许多老年人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家,而社区家庭养老机构是由社区组织医护人员或者下岗失业人员经过有关培训,提供的有偿服务。通过向老人收取适当费用,安排服务人员上门为老人服务,老人仍住在自己的家中,享受养老公寓的服务。这种养老模式既不同于一般普通老年公寓,又不同于家里请保姆,特别适合条件较好,有一定退休金,子女不在身边或者子女工作忙、无暇照料老人,又不愿离开自己家里的老人。

3、养老机构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只能是微利的、追求长效回报的产业。因此,对创办老年公寓和社区家庭养老机构的单位或个人,政府应出台相应的资金、税收、用地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以扶持和帮助这些养老机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