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参政议政 >

做大做强我市装备制造业的几点建议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作者: 浏览量: 字号:【 (双击滚屏)
做大做强我市装备制造业的几点建议
作者:admin 文章来源:济南民革网 更新时间:2009-05-27

(民革济南市委2007年)

装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国家工业化、现代化建设的发动机,其发展水平决定了一个国家总体制造能力和经济实力的高低。有关专家预测:未来20年,制造业仍将是我国国民经济的物质基础和产业主体。

一、我市装备制造业具有比较优势。

1、同国内其它城市相比,行业种类齐全,资源和市场的互补性强,有助于产业链的扩展和延伸;装备制造业具备一定的水平和规模,这种比较优势是经过几十年的资本和技术积累而得到,在短期内是难以形成的。同时,具有做强做大的良好基础。

2、产品种类和技术水平在国内都处于领先地位。如一机床集团的数控机床和加工中心、重型汽车、试验机、塑窗机械等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领先于国内其它企业。二机床集团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锻压设备和大型数控金切机床制造企业,其大、重型锻压设备国内市场占有率在80%以上,是当前国内唯一、全球少数几家能独立提供自动化冲压大型成套高技术装备的企业。再如,济南锅炉集团高温高压大型CFB(循环流化床)锅炉在国内同行业保持领先地位,其产销量位居行业第一2006年1月,该企业240吨/时高温高压循环流化床锅炉出口印度尼西亚,标志着济锅制造正式冲出国门。

3、劳动力资源的相对优势。装备制造业需要大量的高素质技术工人,我市多年的发展造就了一大批高水平的技术工人,众多劳动技工学校也在源源不断地向社会输送优质的劳动力资源。

4、企业信息化建设具备一定基础。目前我市装备制造业中 90%多的企业应用了计算机辅助设计,大部分采用了计算机辅助工艺、财务电算化、办公自动化等信息单元技术,部分企业还在ERP、CIMS的应用方面初见成效,企业的综合设计制造和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5、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弱势恰恰是我市的强项。我国现有制造业的装备还很落后,1995年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大中型企业的主要生产装备中,一般和落后水平的金属切削机床占80%以上。到1999年底,机械工业拥有的数控机床仅占金切机床总量的 3.7%,大大低于世界平均7%的水平。

我们认为:随着基础设施建设、西部大开发及汽车、交通、军事等产业的发展,装备制造业会有广阔的市场和发展空间。

二、我市装备制造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一是企业改革滞后,没有形成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二是用人机制不规范,企业的高层经理主要不是由市场选择,企业的经理人更像准官员而不像企业家,不可避免地出现企业的经营目标多元化而不是以利润最大化为唯一目标。总体看,管理人才缺乏,管理手段落后。三是企业负债率高,融资渠道不畅。四是科研开发能力不足,缺乏高端人才和研发资金,企业投人研究性项目的经费也寥寥无几。

三、发展装备制造业的几点建议。

    1、确立装备制造业的支柱产业地位,制定实施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抓紧研究制定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规划,明确总体目标,发展方向,结构调整重点及相关政策措施等。在此基础上,开发一批国内外领先的产品和核心技术,提高整体竞争力,将济南打造成中国装备制造业强市。

2、深化企业改革,配套完善优惠政策。我市装备制造企业的改革进程缓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改制成本高。如某集团公司债转股后仅仅为重新登记企业名称,就要上缴土地过户费几千万元。建议政府部门应解放思想,着眼长远,支持企业加快改革进程。积极调整国有资产的比例结构,对重点装备制造企业应在保持国家相对控股地位的同时,通过管理层收购(MBO)或职工收购(EBO)等产权制度改革引入民营经济成分,充分调动企业经营者和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解决好的问题,尽快将装备制造业做强做大。装备制造业的发展,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要致力于发展成为行业某一领域或某些产品的主导,把主业做精、做强,进一步提高产能,缩短产品周期。其次,在做强的基础上做大规模。如重汽要在大吨位汽车做精做强的基础上,运用多种方式向客运,轻型及中型载货汽车方向发展。一机床、二机床等企业应根据汽车、航空、航天、发电、船舶、军工等行业发展的需要,适时开发用户需求量大、专业化程度高的数控机床柔性生产线和成套设备,同时要立足于长远,继续开发环保设备、建筑机械等非机床产品。

4、抓好市场融资,争取有实质性突破。相对于沈阳机床、南通机床、昆明机床等已上市企业,我市的一些企业在技术、设备、产品等方面并不落后,却被挡在资本市场之外。建议政府部门应加强对企业上市的指导,搞好与企业的协调配合,重点对机床和重汽进行上市支持,整合优质资源或拿出优质资产申请上市,帮助企业打开通向资本市场的大门。

5、加快推进对外合作,提升行业管理和技术水平。抓好国际资本、技术的引进,大幅度提升技术和制造水平,这是振兴济南市装备制造业的必由之路。

6、建立规范的市场化用人机制,选择培育合格的企业管理者。首先从重点企业入手,通过市场方式选择企业经营者,同时采用经理期权、年薪制等激励措施,使经营者的收入与企业利润挂钩,将经营者的利益与企业的长期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装备制造业的专业性较强,对企业经营者的要求较高,应采取措施加大对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企业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

7、加大扶持力度,提高装备制造业发展水平。借鉴欧共体、日本等国家的成功做法,针对装备制造企业科研开发能力不足的现象,探索建立全市装备制造业技术发展基金,重点支持国家级和省级技术中心的建设以及企业信息化建设,鼓励企业技术中心与大学、科研院所合作,提升企业高端产品的研发能力,提高企业信息化应用与开发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