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参政议政 >

加快科技进步步伐 推动我市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几点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作者: 浏览量: 字号:【 (双击滚屏)
加快科技进步步伐 推动我市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几点建议
作者:admin 文章来源:济南民革网 更新时间:2009-05-27

(民革济南市委2005年)

 

我市在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中面临技术创新的制约日益凸显。世界工业化发展进程表明,科学技术是工业化赖以产生、发展的基础,

科技的发展和进步不仅为工业化创造出新的物质技术手段,而且拓宽了发展空间。然而进入新世纪以来,在我市迈向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之际,技术进步滞后的问题也随之日趋严重,以至于成为制约我市新型工业化发展的瓶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供给和技术储备不足,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困难重重。在信息产业领域,由于核心硬件、系统软件开发长期滞后,使得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进程进展缓慢;在制造业领域,由于缺乏先进制造工艺技术装备的规模开发能力和重大装备的设计制造能力,一方面低水平生产能力过剩,大量的中低档产品市场严重供过于求,只能进行惨烈的价格战;另一方面"三高"产品(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档次高)严重短缺,产业结构失衡问题突出。

2、产业技术状况与国际国内先进技术相比并不乐观。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工业科技有了较大发展,但由于新技术革命的步伐加快,发达国家甚至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产业技术都处于加速进步的过程中,我市产业技术与国际国内产业技术的差距,并未明显缩小。在传统产业中,我市产业技术水平整体上仍比较落后,钢铁、机械、化工等传统产业的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差距较大,多数大中型企业关键技术的开发与应用能力相对不足,不少高技术产品仍需进口,主要工业产品消耗水平远高于发达国家。高新技术产业虽然近年发展较快,但总体规模小,高技术密集度、高附加值、高效益的优势尚不显著,国际国内竞争力不强,对推动我市经济的作用还很有限。

3、研发投入明显不足。研发投入强度是衡量科技开发能力的主要指标。以天桥区为例:去年企业研发经费投入较少。在我们调查的企业中,每年投入研发经费的只有30%,且平均经费只有30万,占总收入的 3.5 %。还有不少企业研发经费为零。不重视开发或没有研发能力,总是仿制,跟着别人后面走,发展规模往往越来越小。

4、产业发展存在着对国际技术装备的较高依赖。多年来,引进外国先进技术装备对促进我市产业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对引进技术的再创新却一直是薄弱环节。在引进过程中,主要资金和精力用于硬件设备和生产线的进口,而忽视技术专利和专有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能力不强,缺乏对引进技术的系统集成、综合创新,加大了对国外技术的依赖程度,特别是在一些关键领域,如精密仪器、医疗设备、工程机械等,正在形成强烈的对外技术依赖。

有鉴于此,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1、建立更加积极的公共科技政策体系。由于科技发展在经济发展中处于先导性地位,政府的科技政策将成为最基本的公共政策。这在客观上要求对现有的宏观经济政策与技术政策进行整合,建立以刺激技术创新为中心,以促进经济增长为目标的政策体系。

2、调整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率。促进产业技术创新是政府的责任,要加强政府财政对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提高在重大技术领域的技术投入。扶持高新技术,尤其是对能够推进产业技术升级和结构调整,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配套技术,节能降耗、能源替代、环境治理等方面的技术、公共设施技术及公益性技术。加大地方财政补贴和税收减免,增加企业的R&D投入。大量的研究表明,发达国家企业科研经费投入积极高涨,很大程度上是国家科技政策引导的结果。除了国家增加的补贴外,各级政府也应加大财政补贴和地方税收的减免力度,并落实到企业。

3、建立技术创新上的新型合作竞争关系。产学研合作是优化科技资源配置,促进科技创新的重要形式。努力探索产学研结合的新形式和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新方式,促进社会科技力量与产业的结合,尤其要向形成联合研究开发主体和联合进行重大技术开发的方向发展,为占领技术制高点、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4、促进技术扩散,扩大技术公共产品供给。我市产业技术中的一个大问题,是技术扩散慢,而且范围小,技术进步的外溢作用小。因此,促进技术扩散,尽可能地扩大技术和知识的外部性,是产业技术政策的重要任务。当务之急是有关部门应积极制定相关政策,促进国有科研机构和国有企业以及我市重大科研计划的科研成果向社会的转移,并创造条件使之制度化、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