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现代工业理念经营农业
作者:admin 文章来源:济南民革网 更新时间:2009-05-27
李德强
我提出用现代工业理念指导农业,主要有三点考虑:一是当前我国有的地区农业还不象一个产业。农业作为一个完整的产业,与工业一样包括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而现实中的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都是独立的社会生产部门。农民作为产中的生产操作者,需购买生产资料,需要到市场上去出售自己的产品,都存在着所有权转移和商品交换关系。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是社会内部分工,而不是生产机构内部的分工,它们之间必须经过商品交换和产权转移才能联系起来,它们各自都是不同的利益主体。因此,用现代工业理念指导农业,发展农业生产产业化经营,就会使农业变成一个完整的、现代意义的产业。二是从农业弱势地位考虑。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还不是农业强国。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和农村经济有了较大发展。但农业基础地位还比较薄弱。当前农业与工业的“二元结构”并没有改变。农业在短时间内还不能摆脱这种社会效益大、自身效益低的奉献农业的局面。因此,必须创新观念,用现代工业理念指导农业,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形成与二产、三产协调发展的局面。三是世界农业的发展趋势。当今世界大部分发达国家,经济作物、畜牧、水产、林业等产业,都普遍推行农工商一体化经营体制,在此基础上组成跨国经营公司。这种跨国农业经营体制的实力非常强大,对我国千家万户分散的经营方式是一个强有力的挑战。组建农业龙头企业,成立大公司、大集团,与其抗衡、与其竞争,才是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
如何用现代工业理念经营农业,我认为:必须抓好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一、实施龙头企业带动,培育市场竞争主体
用现代企业新理念经营农业,经营的主体是谁?是农民?政府?还是企业?农民是独立的生产经营主体,但实践证明,分散经营的农民难以担此重任。政府,又不能干预农民及企业的自主生产经营活动,其主要职责是服务,因此决定了政府也不能代替农民去经营农业。那只有是企业,即把企业培育成代替农民去经营农业的主体。因此用现代企业新理念经营企业,积极培育市场主体,应大力发展和壮大农业龙头企业,使之成为生产加工中心、信息中心、科研中心和服务中心,成为市场开拓和竞争的主体。通过龙头企业把分散的农户连为一体,克服农民千家万户既搞生产又搞经营小规模分散经营不利的局面,形成“龙头带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经营体系;通过龙头企业把农业生产、农产品销售和市场开拓连为一体,把市场理念、质量理念、标准化理念等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贯穿于农业生产的全过程。
二、市场化经营
开拓市场、培育市场、完善市场体系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中之重。经营农业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围绕开拓大市场,发展大流通做活文章。工业企业生产的产品没有市场,就没有效益,企业就无法生存。同样,农产品就没有市场,农民虽然增产但难以增收,农民积极性就会受到挫伤。因此农业生产也要按照市场要求生产,以市场为导向抓生产,主动出去跑市场、找定单,推销产品,搞活流通,通过搞活流通促生产。在开拓市场方面,国际市场的开拓,既要重视发达国家的市场开拓,更要重视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开拓;对国内市场的开拓,既要重视城市市场的开拓,又注重农村市场的开拓。既要注重市场体系的培育和完善,使农产品市场在现有的基础上,上档次、上规模、上水平,使农产品在公平的原则下做到有序竞争。又要加强要素市场建设,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土地、资金、劳力、物资等市场,做到两个市场有机结合,共同发展。
三、标准化生产
标准化生产,是用现代工业理念经营农业的基本要求,也是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的根本区别。通过实施农业标准化为农业生产提供高效率、低成本的服务。要建立健全农业标准体系和质量监测体系。以“菜篮子”产品及名、特、优、稀农产品为重点,制定农产品有害物质残留控制技术标准,农产品保鲜、贮藏、加工、包装技术标准,农业生态环境标准等。要切实加强对农产品、农业投入品和农业环境质量的检测、监督。要结合市场建设,建立健全快速监测站点,开展好质量检测服务。健全动植物疫病防治体系,全面提高农畜产品质量和动植物疫病防治水平。要逐步建立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加强质量检测,提高农产品质量水平。
四、品牌战略
品牌,是产品符合市场需求的综合标志,是企业的科技水平、制造水平、营销水平的全面体现。名牌产品具有超群的质量、很高的市场占有率,巨大的企业经济效益,极高的无形资产价值,集高信誉、高素质、高质量、高文化品位、高知名度于一身。好的产品要一个好的品牌,才更容易被消费者接受和认同。用工业理念经营农业,就必须积极推行农业品牌营销战略。在这方面,既有好的经验,也有令人惋惜的教训。据调研,山东济南佳宝牌奶制品、章丘富硒大葱等农产品靠品牌占领了市场。但也有教训,闻名天下的山东“荷泽牡丹”是一个很好的品牌,但由于我们自己认识不足,结果被美国抢注,好端端的产品竟然被美国人开发成了他们拥有自主产权的东西。“荷泽牡丹”给我们上了较为生动的一课。
五、科技创新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是经营农业的支柱。目前,我国农业生产中主要问题是科技含量低,组织化程度低、整体效益低。小平同志曾说过:“农业最终还是要靠科技解决问题。”促进农业上档次、上水平,必须狠抓科技兴农,从根本上改造传统产业,增强产业和产品的竞争力。在普及推广适用技术的同时,重点加大对无公害生产、生态农业等高新技术的引进、配套和技术创新。并且积极通过举办各类现场培训班、技术讲座等形式迅速推广引进的新品种新技术。要按照产业化的要求,搞好农业高新技术和实用技术的组装配套,提高农业科技推广应用的效益。要加快良种产业化工程建设,重点培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和技术成果,加快引进国内外新品种、新技术,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特别是要加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积极探索市场化的经营机制,充分发挥在农技推广和结构调整中示范带头作用。大力加强对农民的科技素质和“绿色证书”培训,提高农民掌握现代农业科技的素质和能力。
总之,用现代工业的理念经营农业,就是要跳出就农业抓农业的藩篱,用工业化方式组织农业生产经营,按市场化、专业化、企业化的要求将资金、技术、劳力、管理、营销等要素组织起来,将一家一户的小生产方式,融入社会化大生产。把工业的管理理念、生产方式、营销手段、科学技术带入农业,大大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加快农业的现代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