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革济南市委2005年)
据调研,截止到2002年底,我市共有院士4人、省级拔尖人才367人、市级青年技术拔尖人才336人、国务院特贴人员1581人、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科技人才总共为527500人。在总量上居全省各市之首,占据着人才高低。专利申请量2267件,其中发明专利299件。据此,可以看出,我市高层次人才严重短缺,原始性创新能力不足,应引起高度重视。
据有关资料:国内外专家普遍认为高、中、低科技人才的合理比例应为1:3:6,我国则为1:5:12。而我市离这个标准还存在着差距。有鉴于此,提出几点建议。
一、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在具体工作中要改变“重物轻人”的固有观念,坚持以人为本,制定适合市情的政策措施。一是提高科技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的薪酬标准,充分体现智利劳动的合理价值,探索和完善以岗位工资为主、基础工资和绩效工资相结合的新型分配制度。二是探索以协议工资、年薪制等方式高薪聘用优秀拔尖人才。三是丰富和完善智力因素参与收益分配的办法和途径,落实课题责任的自主权,提高课题经费中人员的支出比例,为人才特别是重要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二、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用人机制。据调研,我市在人才使用上论资排辈,重学历、职称、资历、身份的现象依然存在。另外,人才基本仍是单位、部门所有,在流动上还存在很多体制性障碍。完善用人机制非常重要。一是在科研院所全面推行岗位聘用制度,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选聘机制,以岗位所需要的真才实学而不是各种名衔为标准,根据实际需要不同程度地面向社会招聘优秀人才。二是推进政府宏观指导下的科技人才社会化评价工作,探索资格考试、考核和同行评议相结合的评价方法;三是建立并实行重能力、业绩、创新和重专利的科技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四是完善评估监督机制,探索建立评审专家信誉制度。五是加强科技人才市场建设,鼓励科技人员在企业、科研机构、高校及各地区、部门之间自由流动。
三、营造我市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要在科技界大力弘扬拼搏进取、献身祖国的民族精神,勇于创新、严谨创新、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淡泊名利、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要加强科技人员职业道德的宣传教育,建立科技人员信誉制度体系。要大力倡导百家争鸣、保护个性、宽容失败、宽松和谐的学术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