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参政议政 >

我市招商引资工作的思考与对策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作者: 浏览量: 字号:【 (双击滚屏)
我市招商引资工作的思考与对策
作者:admin 文章来源:济南民革网 更新时间:2009-05-26

 

(民革济南市委员会2004年)

 

    我们针对我市招商引资相对于先进地区落户少、发展慢的实际,深入地调研和探讨,提出几点思考与对策,供参考。

    一、招商引资是我市经济建设的必然

    “实现新跨越、建设新泉城”,掀起新一轮经济建设高潮,最大问题是投入,仅靠全市每年几十亿元的财政收入,只能是杯水车薪,根本出路在于招商引资。2002年,我国、我省吸引外资分别达到52058多亿美元,我市仅3.7亿美元,在全国和全省都是微不足道的。

    尽管我市利用外资处于较低水平,但三资企业以16%以上的产值增幅和占38%以上的出口比重对我市产业结构调整、经济持续增长和增加税收等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他们先进的经营理念与管理模式,也为我市优化产业结构,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增强了无穷力量。

    二、就我市而言,落户少、发展慢的薄弱环节不仅仅是软硬环境问题

    我们做了分析,从定量角度看:大项目较为缺乏,对产业带动作用微弱,没有在工业、农业等领域形成产业链;工业项目投资比重低,与南京、杭州和省内青岛、烟台利用外资绝大部分投入二产领域相比较,仅“九五”期间就少投入几百亿元人民币;企业存活率太低、保有量逐年减少,现仅存688家,仅相当于珠江三角洲地区一个镇的水平。

    从定性角度看:总体反映出我市利用外资承接能力较弱,这既是在具体工作方法上的差距,同时也是我市深层次工业结构性矛盾和区域软环境竞争力低的综合体现;招商引资较弱还突出表现在园区招商能力上,与先进地区开发区占当地引资50%以上的比例相比,差距很大。今年,我市的招商引资在某些领域已有突破、且发展势头强劲。只要重视现实、迎难而上,实现招商引资跨越式发展完全可以实现。

    三、“留得住”才是根本,重“招”轻“留”只会是顾此失彼,平衡发展才是我们正确的选择

    截止今年3月份,我市累计批准外商投资项目2653个,与先进地区相比,毫不逊色,只可惜昙花一现。同期实有688家,以此概算,存活率仅26%,远低于先进地区,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多年来,我市将重点集中在“招和引”上,并层层制定了具体、可行的指标和措施,但在“留得住”上,却拿不出有效的办法,出现严重的不平衡。从外商投资企业80%多投诉于“三乱”现象和办事效率、20%多撤资率来看,说明我市区域软环境的滞后。为此,要从根本上转变政府观念和职能,“竭泽而渔”停、“放水养鱼”好。

    四、深层次解决软环境这个制约瓶颈,才有"招商引资"的大发展

    在改善软环境上,我们想到更多的是“三减二免”或是更加优惠政策。诚然,它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有一定成效。但是随着市场机制和投资者的日臻成熟,它的缺陷越发突现,有些甚至与市场经济的公平、法制精神及WTO规则相悖。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快,资金、人才、技术等资源的流动将愈加自由、便捷,资金会“良禽择木而栖”。许多著名跨国公司络绎不绝进驻上海,除区位、经济和硬环境优势外,与其广纳四海的非凡气度、高效健全的市场、规范精练的行政机制等因素无不息息相关。

    我市针对软环境建设,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但“好经”不一定能“念好”。重要原因就是整体和局部利益的倒置,有的部门还在想“做婆婆”,而不愿当“服务员”。这种职能错位、越位,是软环境中最大的瓶颈。抓住这个“牛鼻子”,力促转变作风、转换角色,由管理者变成服务者,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五、几点具体建议

    1、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只有破除陈旧观念的束缚,彻底从条条框框中解放出来,才能实现招商引资的大突破。目前应达成两个共识:①形成“大招商、大服务”工作思路。这个“商”包括外商、内商和我市当地的商;这个“资”包括外资、内资和民间投资;全市要一盘棋,在“大招商、大服务”上形成合力。②目前招商引资的竞争焦点将是集中优势,是区位环境、政府行政效率、产业聚集程度的整体体现。关键是产业聚集程度,以至于现在提出所谓基地概念。

    2、加强宣传,让世界认识济南。外部资金流入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而它更有赖于对该地区的认知程度。我市目前在城市宣传上作了很多工作,但力度不够。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建议我市充分利用网络、传媒这个永不闭幕的交易会,加大宣传力度,创立城市品牌;多参加国际经贸交流活动,举办国际性的会展、旅游、文化、体育和经贸活动,主动邀请跨国公司参加,以此吸引外资。

    3、切实解决工业招商问题。实现“工业强市”离不开大量引进外资及先进技术和管理,实现工业结构和产品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必须符合经济国际化发展趋势,以此解决“方向标”问题。为此,解决工业招商问题,既是我市招商引资的一个落脚点,也是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在目前情况下,首先应增强我市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集团的引资承接能力,在观念引导、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增强创新能力上做好充足准备。同时,整合我市资源优势,有目的的进行攻关。其次在定期排查招商企业和招商项目基础上,对重点项目聘请专业公司按国际惯例进行包装设计,有针对性的向国外大公司和招商促进机构推介,并建立大企业项目资料库和必要的政府企业联络机制。

    4、突出园区招商主阵地作用。园区建设上,我们没能探索出一套科学的运作管理模式。应当说,我市开发区经多年建设与发展,在赋予市级管理权限后,无论从哪方面讲具备了较好的条件和基础。作为招商引资主阵地,我们的观点:建设封闭式管理的外商投资工业园区,提供全方位服务,形成良好的聚集发展环境;采取“缩短战线、集中发展”策略,调整园区功能;在政策上,实行特殊政策,构筑跨越式发展的政策平台;在招商引资体制上,走“一区多园、一园多企”和“政策引导、市场运作”的路子;在管理体制上,尽快使园区的运作管理与国际接轨。

     5、重视规模,努力形成产业链。没有大项目,就很难有我市经济大发展。在引进“短、平、快”项目同时,实施招商引资工作重点的战略性转移,从重数量向重质量、重引进跨国公司、大财团转变,争取引进对产业带动力强的大项目特别是工业项目。我市农业、化工和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发展空间非常大。工业、第三产业基础较好,机械、纺织等产业在全省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合资合作的领域非常广泛。为此,应引进与龙头产业相关和配套的项目,形成自己的产业链,并形成集聚效应,带动该产业的发展。同时,重视新经济,通过引进电子信息、精细化工、生物制药等高新技术项目,带动我市工业结构的上档升级。坚持引资与引智相结合,争取把更多的国内外科研机构、研发中心和人才引进来,提高我市科技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