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参政议政 >

我市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中 处理好几大关系的建议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作者: 浏览量: 字号:【 (双击滚屏)
我市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中 处理好几大关系的建议
作者:admin 文章来源:济南民革网 更新时间:2009-05-26

(民革济南市委2003年市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发言材料)

 

    我们就我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中的几个问题,提出几点建议,供参考。

    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处理好几大关系至关重要。

    1、与信息化的关系。我市信息化工作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取得发展,但发展速度相对较慢,主要差距在认识、管理机制和信息化应用方面。目前,全市政府系统只有31%的部门开展“网上办公”,开展“网上办事”的不到10个部门;企业信息化水平不高,电子商务刚刚起步;教育信息化还没有建成域网。在我们推行“一条龙办公”“一站式”服务的今天,先进地区已运用信息化手段实施 “一口受理、并联审批”等模式。我们在工业化处于中期阶段的今天,就应充分利用人类共同财富推进信息化,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到2020年同时完成基本实现工业化和大力推进信息化两项目标任务,这是我市国民经济新的快速增长的捷径。

    2、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八五”以来,随我市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提高,注重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前不久,省委、市委提出了:“大而强、富而美”、“实现新跨越、建设新泉城”的战略目标,我市的城市规划突出了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群情振奋。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充分考虑到我市人均资源短缺的现状,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把资源节约、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放在首位,以提高工业产品科技含量、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为手段,做到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新型工业化与可持续发展良性互动。

    3、与增加劳动就业的关系。我国根据国情,将劳动年龄规定为男1659岁、女1654岁。在这个年龄区间,我市有396.9万人,如果考虑男60岁和女55岁及以上仍在工作的人口23.3万人,劳动力资源大体为420.2万人,占总人口比重70%以上,高于全省64%的平均水平。2001年底,登记失业人数4.08万人,失业率呈攀升趋势。从近期和未来发展趋势看,面临劳动力人口总量大、经济结构继续调整和加入WTO后等严峻形势,就业压力还将逐渐增大,甚至会出现新的难点。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应充分考虑我市人口众多、人力资源丰富和劳动力成本低的特点。为此,我们的工业化过程必须是不断增加更多就业岗位,不断扩大更多就业领域的过程,传统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所以,从市情出发,下大力气处理好资本技术密集型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系,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关系,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问题。

    4、与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把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摆到了重要位置,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采取积极措施,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在农村,难点是农民,弱点在农业。尽管我们在总体上实现了小康,但这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均的小康,与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相比,有相当大的差距。为此,我们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应更加重视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全面繁荣农村经济,把工业化与城镇化结合起来,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5、与全面发展服务业的关系。积极全面地发展服务业是新型工业化道路与传统工业化的重大区别。我市“十五”规划已将服务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点,加大了扶持力度,目前,发展势头强劲,但不均衡。从我们调研看:一般性服务业多,从事信息咨询、教育文化等新兴服务业少,且规模普遍小,抗风险能力弱。新型工业化道路,强调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振兴制造业是发展服务业的基础,为此,应努力实现制造业与服务业同步发展,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二、用新型工业化的理念加快调整和改造,联系我市实际,提出几点建议。

    1、选准切入点。大力发展比较优势产业,并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改造这些产业,形成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群。

    选择以电子信息、生物工程与新材料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是21世纪经济发展的战略制高点,我市有较好的基础,开发区聚集了一批电子信息、生物制药等生产企业和研发机构,高新技术产业将成为推进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

    以汽车、机械工业为主的现代制造业。汽车工业成为2002年我市工业增长的重要支撑。重汽集团是国家重点支持的全国三大汽车集团之一。随着与瑞典沃尔沃公司的合作成功,必将带动我市相关行业迅速发展。机械工业基础雄厚,数控机床、金钟衡器、锅炉等在全国有一定知名度,应充分利用国家采取的一系列扶持振兴装备工业政策,加快发展。

    以钢铁、建材、石化为主的原材料工业。济钢是全国重要的钢材生产基地,在我市经济和对外贸易中举足轻重;山水、炼油、精细化工在全国有较高知名度,石化工业发展空间很大。

    2、加快我市中心城区的产业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大力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坚持统筹规划、统一标准、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原则,构筑基础信息平台。建立完善信息化的政策法规和服务体系,促进电信、广播电视等网融合。

    加快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改造传统服务业步伐,发展现代服务业。逐步完善综合运输体系,加大物流设施建设,大力发展集运输、仓储、加工配送为一体的现代物流业。

    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改善投资环境。充分利用我市区位、市场和劳动力资源优势,大力引进外资。提升传统服务业,发展金融、保险、咨询等新兴服务业。

    3、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为二次创业培养大批人才。

    加快培养和造就一批适应现代工业和服务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企业家队伍,切实改善创业环境。继续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确立企业投资主体地位,形成企业自主决策、银行独立审贷、政府通过政策引导和信息发布实施宏观调控的管理体系。

    培养大批经营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为此,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专门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

    进一步深化人事和劳动用工、分配制度。健全平等、公开、竞争、择优的选拔机制,重奖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吸引国内外各类人才投资创业,使我市工业重振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