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企业作为出口创汇一支重要力量,在我市经济发展中曾创造过辉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外贸体制改革的进展,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的外贸公司赖以生存的两条命脉—垄断经营和银行保证收购资金已不复存在,开始艰难的从收购型向出口创汇型转轨、改造过程。
据调研:我市外贸企业23家(市属18家;省属3家;中央企业2家),现有职工总数2341人,其中离退休501人。2001年实现出口创汇6314万美元,同比增长11.3%;资产总额4.2亿元,负债总额3.8亿元;固定资产:办公楼(院)13处4.1万平方米,仓库(车间)10处5.6万平方米,共占用土地300余亩。近年来,在外部环境趋紧、出口竞争日益激烈,国家和地方对外贸企业尚无有效扶持措施的情况下,各公司带领员工,背负着3.8亿元金融债务,走出一条首先维持生存稳定,继而创造条件发展壮大的路子。
从总体上看:大部分外贸企业由于金融债务负担过重、固定资产被查封冻结,加之国家对外贸企业不许破产规定的限制,企业改革只能限制在目前层面,这严重制约了通过资产纽带进行企业重组和改制,企业也难以通过盘活资产解决创汇业务上最急需的流动资金。
我们认为:外经外贸作为一个重要产业,在我国已加入WTO和世界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快的今天,越来越不可或缺。加快我市外贸企业改革和发展已成为一个课题。为此,提出几点建议。供参考。
一、政府应关注外贸企业发展。制定有效的扶持措施,如:债转股、破产、兼并等,支持外贸企业尽快走出低谷。当务之急是协调有关部门,充分利用国家有关优惠政策,化解外贸公司深化改革和扩大出口的瓶颈—金融债务和解除资产冻结。
二、主管部门协调对资产资源、人才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实现企业重组。
(1)组建以进出口业务为主的进出口企业集团。改变现在“小、散、弱”的企业结构,从资本、业务规模上按创汇实绩进行配置,形成综合贸易商社群体,尽快形成1亿美元以上的创汇能力,提高企业竞争力和抗御风险能力。从体制上适应我市国企管理三个层次规划要求,经营上适应加入WTO和外贸变成完全竞争性行业的新形势。
(2)组建外贸企业物业管理开发集团。随着我市城市化进程步伐加快,外贸企业有相当一部分库区、车间、厂房进入开发商及投资者视野。对系统内资产及可开发土地、库房,统一管理、开发利用,盘活资产用于偿还借款、买断债权、安置职工和启动进出口业务等,为外贸企业振兴打好基础。
三、推进组建济南外经贸国有资产经营公司。贯彻我市国有资产管理的总体思路,进行规范化统筹运作,大胆推进资产变现重组,多种形式盘活增值国有资产,开拓性地搞好资产运营,改善外贸企业经营者、企业家的生存经营条件,形成吸纳人才的环境,推进外贸企业的改革和发展。
(民革济南市委2002年)